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知识梳理+素养目标+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导图高清,放大更清晰。)1、核心素养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学生应能够识别和描述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并能将分数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此外,学生将通过比较、排序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还应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数知识的意识。2、学习目标:(1)认识分数,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2)能够识别和书写简单的分数,如、、 等,并知道它们的含义。(3)通过实际操作,切分实物和使用分数条,直观感受分数的大小。(4)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排序。(5)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分数,如描述物品的分配、时间的分割等。(1)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无论每份的形状如何,每份都是它的。(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上面的数叫作分子。(3)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即: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2)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1)在抢1以及清0的活动中,感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与“1”的内在联系,丰富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2)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时间的随机性,逐步增强对分数大小的判断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八大易错知识点1、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2、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3、同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4、写分数时,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5、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做分母,所取的份数做分子。6、同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7、分子和分母(0除外)相同的分数可以用1来表示。8、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典例精讲1】(22-23三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答案】【分析】把一张纸对折1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把一张纸对折2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把一张纸对折3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这张纸的。【详解】由分析得,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典例精讲2】(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如图所示,一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成( )块,每份是份,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答案】8;;【分析】一块巧克力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份,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块,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典例精讲3】(22-23三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每组有两张同样的纸条,把涂色部分对应的分数填入括号。【答案】,;,【分析】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表示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表示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就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详解】上面纸条涂色部分是,下面纸条涂色部分是,那么>;左上图纸条涂色部分是,右上图纸条涂色部分是,那么>。【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典例精讲4】(23-24三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在括号里填上“>”或“<”。500克( )5千克 3千克( )2900克( ) ( )【答案】 < > > <【分析】(1)1千克=1000克,5千克是5个1000克,等于5000克,500克<5000克,所以500克<5千克;(2)1千克=1000克,3千克是3个1000克,等于3000克,3000克>2900克,所以3千克>2900克;(3)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分数就小;(4)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详解】5千克=5000克,500克<5000克,所以500克<5千克3千克=3000克>2900克><【典例精讲5】(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看图写算式。( )-( )=(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图中图形平均分为5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图一中阴影部分占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即,图二中拿去了其中的2份,即拿去了,剩下了其中的2份,即。【详解】-=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填空题1.(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在括号里填上“>”“<”或“=”。120÷2÷4( )120÷6 ( )1 ( ) 7千克( )700克2.(23-24三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比较大小看,在括号中填上“>”“<”或“=”。( ) ( )1 ( ) ( )3.(23-24三年级上·湖南湘潭·期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 ( ) 1( )4.(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在括号里填“>”“<”或“=”。( ) 3千克( )3000克 ( )5.(23-24三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分数( )表示,在这个分数中,分子是( )。6.(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把一根木头平均锯成6段,其中4段是这根木头的。7.(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小红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份,要把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颜色,应该涂( )份。8.(22-23三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5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小明吃了这块面包的( )。9.(23-24三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5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10.(23-24三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把同一筐苹果的分给一年级的同学,分给二年级的同学,分给三年级的同学,( )年级分得的苹果最多。11.(23-24三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是( ),读作( )。12.(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4个是,再添上( )个就是1。13.(23-24三年级上·山西临汾·期末)同样多的作业,明明完成了,小亮完成了,( )完成得多。14.(23-24三年级上·甘肃天水·期末)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样的一份是总数的( ),是( )个苹果。15.(23-24三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中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 ,涂色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16.(23-24三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再涂( )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17.(23-24三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小块,小明吃了1小块,爸爸吃了3小块。小明吃了这张饼的( ),爸爸吃了这张饼的( )。18.(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电子手表,甲用了小时,乙用了小时,则( )做得快。19.(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再涂( )块,涂色部分就占整个长方形的。20.(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玩抢“1”游戏,空白处再铺( ),就正好铺满直条“1”。21.(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小正方形,重叠(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22.(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1瓶牛奶正好倒满3杯,路路喝了其中的2杯牛奶,路路喝了这瓶牛奶的。23.(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24.(23-24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完全书的,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的页数相同,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25.(23-24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一块蛋糕,小红吃去了它的,小明吃去了它的, 两人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26.(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 )个是;里有( )个;5个( )是。27.(23-24三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折痕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 )。28.(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冬冬家有一块菜地,其中的种青菜,种萝卜,种白菜。青菜和萝卜一共占这块地的,白菜比萝卜多占这块地的。29.(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表示( )个减去( )个,等于( )个,结果是( )。30.(23-24三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在本学期的“好书共读”活动中,玲玲、青青和凡凡同一天开始看同一本书,3天后,玲玲看了这本书的,青青还剩这本书的,凡凡看了这本书的。三个人中,( )看的书最多。31.(22-23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比空白部分少( )。32.(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再涂出大正方形的,所剩下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33.(22-23三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 )表示。34.(22-23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填分数),如果涂色部分表示18,那么大三角形表示( )。有( )个白色三角形平移后能和涂色三角形重合。35.(22-23三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是( )个,再加上3个是。36.(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把一根木料锯4次,每次锯成同样的长的小段,能锯成( )段,其中3段占这根木料的( )。37.(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7个是( );( )个是。38.(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把一根绳子等距离的剪了3次,剪成相等的小段,每段是全长的( )。39.(23-24三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涂色部分是,空白部分是。40.(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把其中3份涂上红色,4份涂上绿色,其余涂上黄色。涂红色部分占这张纸的,涂黄色部分占这张纸的。41.(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 ( )42.(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把一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43.(23-24三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左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这个长方形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44.(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6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天看这本书的。45.(23-24三年级上·山西太原·期末)小丽过生日,全家一起吃蛋糕。爸爸把蛋糕平均切成6份,小丽吃了其中的3份,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剩下的爸爸全部吃完。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妈妈吃了其中的( )份。46.(23-24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妈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给了哥哥3份,哥哥分得这块蛋糕的( );剩下的蛋糕由妈妈和妹妹全部吃完,妈妈比妹妹多吃1份,妹妹吃了这块蛋糕的(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47.(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为,涂色部分有( )个。48.(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小红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小块,第一天吃了2小块,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两天他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 )。49.(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把20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 )(填分数),每个小朋友分得( )块饼干。50.(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一个分数的分母是9,分子是5,这个分数是,它是由( )个组成的。51.(23-24三年级上·山西太原·期末)妈妈把一张饼(见下图)平均分成9小块,乐乐吃了1小块,爸爸吃了剩下的一半。乐乐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吃了这张饼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知识梳理+素养目标+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导图高清,放大更清晰。)1、核心素养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学生应能够识别和描述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并能将分数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此外,学生将通过比较、排序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还应学会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数知识的意识。2、学习目标:(1)认识分数,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2)能够识别和书写简单的分数,如、、 等,并知道它们的含义。(3)通过实际操作,切分实物和使用分数条,直观感受分数的大小。(4)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排序。(5)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分数,如描述物品的分配、时间的分割等。(1)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无论每份的形状如何,每份都是它的。(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上面的数叫作分子。(3)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即: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2)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1)在抢1以及清0的活动中,感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与“1”的内在联系,丰富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2)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时间的随机性,逐步增强对分数大小的判断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八大易错知识点1、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2、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3、同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4、写分数时,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5、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做分母,所取的份数做分子。6、同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7、分子和分母(0除外)相同的分数可以用1来表示。8、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典例精讲1】(22-23三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答案】【分析】把一张纸对折1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把一张纸对折2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把一张纸对折3次,这张纸就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这张纸的。【详解】由分析得,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典例精讲2】(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如图所示,一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成( )块,每份是份,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答案】8;;【分析】一块巧克力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份,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块,也就是这块巧克力的。【典例精讲3】(22-23三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每组有两张同样的纸条,把涂色部分对应的分数填入括号。【答案】,;,【分析】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表示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表示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就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详解】上面纸条涂色部分是,下面纸条涂色部分是,那么>;左上图纸条涂色部分是,右上图纸条涂色部分是,那么>。【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典例精讲4】(23-24三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在括号里填上“>”或“<”。500克( )5千克 3千克( )2900克( ) ( )【答案】 < > > <【分析】(1)1千克=1000克,5千克是5个1000克,等于5000克,500克<5000克,所以500克<5千克;(2)1千克=1000克,3千克是3个1000克,等于3000克,3000克>2900克,所以3千克>2900克;(3)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分数就小;(4)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详解】5千克=5000克,500克<5000克,所以500克<5千克3千克=3000克>2900克><【典例精讲5】(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看图写算式。( )-( )=(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图中图形平均分为5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图一中阴影部分占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即,图二中拿去了其中的2份,即拿去了,剩下了其中的2份,即。【详解】-=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填空题1.(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在括号里填上“>”“<”或“=”。120÷2÷4( )120÷6 ( )1 ( ) 7千克( )700克【答案】 < = > >【分析】先计算算式的得数,再比较数据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根据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进行转化再比较大小。【详解】120÷2÷4=60÷4=15<120÷6=20=1=1=1>7千克=7000克>700克2.(23-24三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比较大小看,在括号中填上“>”“<”或“=”。( ) ( )1 ( ) ( )【答案】 > < > <【分析】(1)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大的分数反而越小;(2)1可以看作,再根据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对应的分数越大,据此进行比较;(3)(4)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对应的分数越大。【详解】> 1=,所以<1 > <3.(23-24三年级上·湖南湘潭·期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 ( ) 1( )【答案】 > < >【分析】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详解】(>) (<) 1(>)4.(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在括号里填“>”“<”或“=”。( ) 3千克( )3000克 ( )【答案】 < = <【分析】(1)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2)1千克=1000克,则3千克=3000克。(3)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详解】9>8,则<3千克=3000克22<23,则<5.(23-24三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分数( )表示,在这个分数中,分子是( )。【答案】 2【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占有其中的几份,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分母为分成的份数,分子为占有的份数,据此即可解答。【详解】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这个分数中,分子是2。6.(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把一根木头平均锯成6段,其中4段是这根木头的。【答案】【分析】把一根木头看作整体“1”,平均锯成6段,每段就是这根木头的,其中的4段是这根木头的,据此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得:把一根木头平均锯成6段,其中4段是这根木头的。7.(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小红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份,要把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颜色,应该涂( )份。【答案】 4 1【分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就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再对折一次,就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据此作答。【详解】对折一次平均分为2份,对折两次平均分为4份,涂四分之一即涂其中的1份。【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折叠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8.(22-23三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5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小明吃了这块面包的(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析解答。【详解】把一块面包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块,每块是这块面包的,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即吃了这块面包的。所以,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5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小明吃了这块面包的。9.(23-24三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5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答案】【分析】将这张长方形纸看作整体,平均分成8份,则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再计算出5份是多少,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对分数的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5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10.(23-24三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把同一筐苹果的分给一年级的同学,分给二年级的同学,分给三年级的同学,( )年级分得的苹果最多。【答案】一【分析】根据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的分数越大,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得:>>所以一年级分得的苹果最多。11.(23-24三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是( ),读作( )。【答案】 八分之二【分析】将这个图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1份是,2份是。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据此读出这个分数。【详解】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是,读作八分之二。12.(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4个是,再添上( )个就是1。【答案】;5【分析】将整体1平均分为9份,其中1份是,4个即其中的4份;9-4即可求出添上几个就是1。【详解】4个是;9-4=5,即再添上5个就是1。13.(23-24三年级上·山西临汾·期末)同样多的作业,明明完成了,小亮完成了,( )完成得多。【答案】小亮【分析】同样多的作业,一个完成,一个完成,求谁完成得多,即比较和的大小即可。【详解】>小亮完成得多。14.(23-24三年级上·甘肃天水·期末)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样的一份是总数的( ),是( )个苹果。【答案】 4【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12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总数的,用除法即可求出每一份有多少个苹果。【详解】12÷3=4(个)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样的一份是总数的,是4个苹果。15.(23-24三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中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 ,涂色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答案】 12【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大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为,涂色部分占其中的5份,即;涂色部分的多边形周长可以通过平移线段得到跟长方形一样的图形,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即可求得涂色部分的周长。【详解】(4+2)×2=6×2=12(厘米)图中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涂色部分的周长是12厘米。16.(23-24三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再涂( )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答案】;2【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图中正方形被平均分成8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占其中的,涂色部分为3个三角形,即,即涂5个三角形,再涂(5-3)个即可。【详解】5-3=2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再涂2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17.(23-24三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小块,小明吃了1小块,爸爸吃了3小块。小明吃了这张饼的( ),爸爸吃了这张饼的(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这张饼平均分成8小块,其中的1块用分数表示是,其中的3块用分数表示是。据此填空即可。【详解】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小块,小明吃了1小块,爸爸吃了3小块。小明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吃了这张饼的。18.(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电子手表,甲用了小时,乙用了小时,则( )做得快。【答案】甲【分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据此比较和的大小,谁用时少,谁做得快。【详解】8>6,则<。甲做得快。19.(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再涂( )块,涂色部分就占整个长方形的。【答案】;4【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长方形平均分为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涂色部分占3份用分数表示是;再涂7-3=4份,涂色部分就占整个长方形的。【详解】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再涂4块,涂色部分就占整个长方形的。20.(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玩抢“1”游戏,空白处再铺( ),就正好铺满直条“1”。【答案】【分析】如图所示,将这个直条平均分成8份,空白部分占1份,占整个直条的。【详解】玩抢“1”游戏,空白处再铺,就正好铺满直条“1”。21.(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小正方形,重叠(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答案】【分析】根据题目可知重叠部分的部分也为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同,据此作答。【详解】阴影部分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因此占了原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整个图形可以看做2个四份即8份,但有一份重叠了,重叠后的图形只能算作7份。因此重叠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22.(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1瓶牛奶正好倒满3杯,路路喝了其中的2杯牛奶,路路喝了这瓶牛奶的。【答案】【分析】根据题意,1瓶牛奶正好倒满3杯,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份占这瓶牛奶的,路路喝了其中的2杯牛奶,也就是喝了其中的2份,据此作答即可。【详解】1瓶牛奶正好倒满3杯,路路喝了其中的2杯牛奶,路路喝了这瓶牛奶的。23.(23-24三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题目中的大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10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涂色部分占其中的7份,用分数表示即,空白部分占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即。【详解】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是。24.(23-24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完全书的,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的页数相同,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答案】【分析】根据题意,小明第一天看完全书的,第二天也看了全书的,将两天看的量相加即可解答。【详解】+=所以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25.(23-24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一块蛋糕,小红吃去了它的,小明吃去了它的, 两人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答案】【分析】用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加上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两人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详解】+=即两人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26.(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 )个是;里有( )个;5个( )是。【答案】 4 4【分析】根据题意,+++=,所以4个是;=+++,所以4个是;++++=,所以5个是。【详解】由分析知,4个是;里有4个;5个是。27.(23-24三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折痕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 )。【答案】 8【分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它被平均分成了2份,对折2次,它被平均分成了4份,对折3次,它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是,3份就是,据此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得: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折痕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28.(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冬冬家有一块菜地,其中的种青菜,种萝卜,种白菜。青菜和萝卜一共占这块地的,白菜比萝卜多占这块地的。【答案】;【分析】求青菜和萝卜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与的和;白菜比萝卜多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与的差。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即青菜和萝卜一共占这块地的,白菜比萝卜多占这块地的。29.(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表示( )个减去( )个,等于( )个,结果是( )。【答案】 5 3 2【分析】表示5个,表示3个,那么减即为2个,2个是。【详解】,表示5个减去3个,等于2个,结果是。30.(23-24三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在本学期的“好书共读”活动中,玲玲、青青和凡凡同一天开始看同一本书,3天后,玲玲看了这本书的,青青还剩这本书的,凡凡看了这本书的。三个人中,( )看的书最多。【答案】凡凡【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玲玲看了这本书的,青青还剩这本书的,凡凡看了这本书的。青青还剩这本书的,意味着青青看了这本书的1-=,要求三个人中谁看的书最多,我们需要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即、、的大小,最大的看的书最多,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得:1-=<<所以在本学期的“好书共读”活动中,玲玲、青青和凡凡同一天开始看同一本书,3天后,玲玲看了这本书的,青青还剩这本书的,凡凡看了这本书的。三个人中,凡凡看的书最多。31.(22-23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比空白部分少( )。【答案】【分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占其中的几份,分数表示几分之几,分母为分成的份数,分子为占有的份数;长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部分占3份,分数表示为,涂色部分比空白部分少2份,所以涂色部分比空白部分少。【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比空白部分少。32.(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再涂出大正方形的,所剩下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答案】;【分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表示白色部分占其中的2份,据此计算出需要再涂几分之几。【详解】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9块,4块涂了色,故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9-2=7(块)7-4=3(块)即再涂出大正方形的,所剩下的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33.(22-23三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 )表示。【答案】【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填空。【详解】此图被平均分成了6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1份,因此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34.(22-23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填分数),如果涂色部分表示18,那么大三角形表示( )。有( )个白色三角形平移后能和涂色三角形重合。【答案】 162 5【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填空即可。涂色部分为1个小三角形,因此用1个小三角形表示的数乘大三角形中小三角形的个数即可。平移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那么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依此即可解答。【详解】涂色部分为9等份中的1份,即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8×9=162,如果涂色部分表示18,那么大三角形表示162。根据图示可知,有5个白色三角形平移后能和涂色三角形重合。35.(22-23三年级上·江苏镇江·期末)是( )个,再加上3个是。【答案】4;【分析】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1份是,4份是,则是4个。4个加上3个,得到7个,也就是。【详解】是4个,再加上3个是。36.(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把一根木料锯4次,每次锯成同样的长的小段,能锯成( )段,其中3段占这根木料的( )。【答案】 5【分析】锯的段数=次数+1,则把一根木料锯4次,可以锯成5段。把一根木料平均锯成5段,1段占这根木料的,3段占这根木料的。【详解】4+1=5(段)把一根木料锯4次,每次锯成同样的长的小段,能锯成5段,其中3段占这根木料的。37.(22-23三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7个是( );( )个是。【答案】 1 5【分析】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其中1份是,2份是2个,即,7份是7个,即,也就是1。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是其中的5份。【详解】7个是(1);(5)个是。38.(22-23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把一根绳子等距离的剪了3次,剪成相等的小段,每段是全长的( )。【答案】【分析】根据对分数的认识,将一段绳子看作整体,等距离就是平均分,剪了3次,剪成相等的小段,即总共被平均分成4段,据此可以知道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详解】根据题意,等距离剪了3次,即将这根绳子看作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所以每段是全长的。39.(23-24三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涂色部分是,空白部分是。【答案】;【分析】把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7份,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涂色部分占4份,用分数表示是,未涂色部分占3份,用分数表示是。【详解】涂色部分是,空白部分是。40.(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把其中3份涂上红色,4份涂上绿色,其余涂上黄色。涂红色部分占这张纸的,涂黄色部分占这张纸的。【答案】;【分析】把长方形的纸看成一个整体,对折1次,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对折2次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对折3次,被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把其中3份涂上红色,就是,4份涂上绿色,就是,剩下的1份涂上黄色,就是,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把其中3份涂上红色,4份涂上绿色,其余涂上黄色。涂红色部分占这张纸的,涂黄色部分占这张纸的。41.(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 ( )【答案】 /【分析】根据分数的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把左图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其中4份涂色,表示;或者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2份涂色,表示把右图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涂色,就是。【详解】42.(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把一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份之一;木料锯了6次,平均分成了(6+1)段,每段就是这根木料的。【详解】6+1=7(段)把一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43.(23-24三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左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这个长方形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答案】;【分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色部分占几份,分子就是几。据此解答。,此图看作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此图看作被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左图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这个长方形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44.(23-24三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6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天看这本书的。【答案】 5【分析】6天看完一本书,将这本书平均分成6份,平均每天看1份,即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5天看5份,就是看这本书的。【详解】6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5天看这本书的。45.(23-24三年级上·山西太原·期末)小丽过生日,全家一起吃蛋糕。爸爸把蛋糕平均切成6份,小丽吃了其中的3份,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剩下的爸爸全部吃完。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妈妈吃了其中的( )份。【答案】;2【分析】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即妈妈吃了6份中的2份,小丽吃了其中的3份,小丽吃了这块蛋糕的,1减再减,即可求出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详解】1--=-=小丽过生日,全家一起吃蛋糕。爸爸把蛋糕平均切成6份,小丽吃了其中的3份,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剩下的爸爸全部吃完。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妈妈吃了其中的2份。46.(23-24三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妈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给了哥哥3份,哥哥分得这块蛋糕的( );剩下的蛋糕由妈妈和妹妹全部吃完,妈妈比妹妹多吃1份,妹妹吃了这块蛋糕的(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答案】【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占有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占有的份数,据此即可解答。【详解】妈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给了哥哥3份,哥哥分得这块蛋糕的;还剩下5份,剩下的蛋糕由妈妈和妹妹全部吃完,妈妈比妹妹多吃1份,故妈妈吃了3份,妹妹吃了2份,妹妹吃了这块蛋糕的。47.(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如图,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为,涂色部分有( )个。【答案】;4;9【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涂色其中的几份,涂色部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其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为分母,涂色部分为分子;一个分数中分子为几,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据此解答。【详解】如图,这个三角形被平均分成了9份,涂色4份,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为,涂色部分有4个。48.(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小红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小块,第一天吃了2小块,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两天他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 )。【答案】【分析】根据题意,第一天吃了2小块,也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用8-2=6块,求出剩下的块数,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即6÷2=3块,也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用第一天吃的加上第二天吃的,即可求出两天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详解】8-2=6(块)6÷2=3(块)+=小红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小块,第一天吃了2小块,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两天他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49.(23-24三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把20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 )(填分数),每个小朋友分得( )块饼干。【答案】 5【分析】把一个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写作;平均分用除法,用20÷4可求出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详解】20÷4=5(块)把20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每个小朋友分得(5)块饼干。50.(23-24三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一个分数的分母是9,分子是5,这个分数是,它是由( )个组成的。【答案】;5;【分析】一个分数的分母是9,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取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为;分子是取的份数,即的个数;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一个分数的分母是9,分子是5,这个分数是,它是由(5)个组成的。51.(23-24三年级上·山西太原·期末)妈妈把一张饼(见下图)平均分成9小块,乐乐吃了1小块,爸爸吃了剩下的一半。乐乐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吃了这张饼的。【答案】;【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吃的份数,依此填空即可。【详解】9-1=8(块)8÷2=4(块)乐乐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吃了这张饼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填空题篇五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知识梳理+素养目标+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学生版).docx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填空题篇五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知识梳理+素养目标+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