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方案基本信息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单元主题 方向与位置 单元类型 自然单元教材版本 青岛版五四制 使用班级 5.1 5.2 班级人数 43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内容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要求如下: 1.能根据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在实际情境中,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能用有序数对(限于自然数)表示点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根据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类型不同,将上面的内容标准进行解析如下表所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认知水平核心概念知识类型能掌握确定位置概念性知识会掌握路线图程序性知识在具体情境中能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程序性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知道了解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概念性知识根据认知水平或知识类型进行同层合并,合并后的单元内容标准如下表所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认知水平核心概念知识类型在具体情境中能掌握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确定位置概念性知识在具体情境中能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路线图)概念性知识单元大概念 本单元落实的核心素养和大观念分别是: 1.会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解读,主要从两方面完成。一方面,解读教材的显性内容知识。另一方面,挖掘教材的隐形内容知识。 (一)解读教材显性内容 为了更加完整客观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将从单元纵向梳理、单元横向梳理以及各版本教材对比三方面进行解读教材显性内容知识。 1.单元纵向梳理 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三年级上册位置与变换五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一年级初步认识了位置,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二年级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确定和辨认东、南、西、北;三年级能够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五年级能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路线图。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南、西、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的延伸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2.单元横向梳理 信息窗1信息窗2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个信息窗呈现了小战士在进行队列训练的情境,引出对数对的学习,学习怎样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探索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找到数对所描述的相应位置。第二个信息窗主要研究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的学习。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我将从学生已学习、已获得、现学习、将学习四个维度对学情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取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单元教学重难点等。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学情预判 年级已学习已获得(知识和能力)现学习将学习一年级认识方向在生活中知道一些简单的描述位置的方法初步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认识东、西、南、北二年级认识位置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简单的描述认识了东、南、西、北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三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等8个方向并能简单的描述位置根据方向简单的描述描述位置和简单的路线图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并能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五年级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南、西、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认识了方向、位置、路线图,发展了空间观念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二)基于实证的学情调研 调研题目调研意图你将如何向别人介绍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学生已经能够用已学的8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但都是以“自我”为观测点,学生将如何以“我们”为观测点,介绍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学过的8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还不足以描述物体的精确位置,学生能否根据已有知识迁移出新的确定物体精确位置的方法?会有哪些困难?从学情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在“描述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中呈现出来的思路比较混乱,但是却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生都善于运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确定位置的这类问题,因此,在之后的设计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共性的特点,再次寻找更为合理和巧妙的问题情境。综合呈现单元目标 结合学情分析,最终确立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和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基本问题 用数对怎么确定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怎么确定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怎么描述位置?单元评价 单元表现性大任务 背景:军事沙盘图 核心问题:红军阵地的位置在哪儿?怎样能确定出它的准确位置呢? 任务指导语: 1.画一幅平面图,清晰、简洁地表示出双方阵地所在的位置。 2.描述路线图。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核心目标 表现标准 子任务 (包括情境和核心问题) 评价实施 评价工具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用北偏东(西)/南偏东(西)来描述物体的方向,能看懂图上一格代表的实际距离,会计算实际距离,会用距离和方向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比如“从指挥部到蓝军宿营地怎么走?”,会用先从……,再向……,最后……。等连接语完整描述 评价量规要求:1.所呈现的路线图完全正确,清晰准确的标注出方向和距离。 2.能准确完整的描述路线图。 子任务一:思考小强在什么位置? 核心问题:你能用数对表示小强的位置吗? 子任务二:如何确定红军阵地的位置? 核心问题:红军阵地的位置在哪儿?怎样能确定出它的准确位置呢? 子任务三:描述从指挥部到蓝军宿营地的路线 核心问题:从指挥部到蓝军宿营地怎样走。 1.将绘制好的路线图小组成员依次交流,组长进行评价,其他组员可以在组长评价后进行补充。教师终评。 2.学生课中依据信息及要求,先独立解决,自评;再小组内分享、完善路线图,组长根据完成情况为组员进行评价;班级交流后继续完善设计方案,课后教师回收,进行教师终评。 1.评价量规。 2.研究性学习成果单元学习 进程 单元学习进阶学习进程安排 课时安排 专题名称 活动设计专题一:2课时 专题二:3课时 专题三:5课时 专题一:观念构建课:认识行和列,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 对应目标一: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专题二:观念构建课: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去指定地点的路线图如何 对应目标二,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专题三:能综合运用方向与位置知识解决问题。 对应目标四: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进阶活动一:在思考小强在什么位置时经历由实物到抽象的格子图的过程,会在格子图中找到小刚的位置。 进阶活动二:思考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地方,会用偏东(西)/南偏东(西)来描述物体的方向,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位置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进阶活动三:思考从指挥部到蓝军宿营地怎么走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科素养发展规划: 学生由具体的队列图抽象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经历数对的建模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 学生在观察平面图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观念)描述路线图时语言表达完整,描述位置方向准确,(语言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