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构建重叠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贴、磁吸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国庆节假期,大家有没有外出旅游?你去过哪里?
老师在来之前做了一个小调查:四年级3班国庆节假期外出旅游情况调查(课件出示),根据这个调查表,谁来帮老师把这些同学的名字放在合适的位置?(请一名同学并由其邀请一名好朋友上台)
(发现摆不全,谁有问题要问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引发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1.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师:谁有更好的办法?(和周围同学交流)。
预设:将重复的两人摆在磁吸框中间。
请学生上台演示,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师:说得真好!我们的方案越来越合理了,可是我们还是不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去北京旅游的有哪些同学,去泰安旅游的有哪些同学,谁还能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再完善一下?
预设:将两个磁吸框往中间拉,将重复的两个姓名同时套住。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大家认为他的方法好不好?这样一目了然,让我们用掌声为这个同学的最佳方案喝彩!
之前有位同学做了一个画圈的动作,老师受到他的启发,我们还可以用圆圈去代替这个框。(双色笔画,中间重叠的部分涂色)
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与同桌分享一下吧。
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请学生说一说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标明去北京旅游的,去泰安旅游的,既去过北京旅游又去过泰安旅游的,只去北京旅游的,只去泰安旅游的)
【设计意图:以真实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根据画的这个图,你能求出去北京旅游和去泰安旅游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预设:2+2+4=8 4+6-2=8 4-2+6=8
请学生说说算式里面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要减2?
指名学生回答。(因为石雨梦和宋欣彤两名同学既去过北京又去过泰安,我们在算总人数的时候,重复数了2次,所以要各减去1次。)
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的讲解、数形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3.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师:老师还调查了这个班国庆节假期的实践活动情况(课件展示并读出题目信息):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在国庆节假期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参加小交警的有5人,参加小导游的有8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最多有多少人?最少有多少人?
请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完成。
开始之前,老师有三点提示(课件展示):
(1)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人数最多,什么情况下人数最少。
(2)画一画:用你喜欢的画图方式,分别表示出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
(3)算一算:列式计算,求出这时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的人数。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符号意识,在绘制韦恩图时用喜欢的符号代替姓名,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计算,并通过理解其算理,自主优化重叠问题的基本算式。】
展示学生成果后,课件动画演示各种重叠可能及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叠问题”。(板书)
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知道该如何解决重叠问题了吗?
预设:重叠几就减几。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的仔细,总结得也非常好,但是从哪里减呢
生:从两部分的和中减。
引导总结:当两部分有重叠时,应从两部分的和中减去重叠的部分。
小结:和-重叠部分=总数(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自己总结出了解决重叠问题的办法,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最优秀的自己!
帮我们把重叠问题整理清晰的这个图,最早是由英国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首先使用的,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集合图”。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合作、小组交流等,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新知识构建的成就感,同时渗透了集合思想。】
三、拓展提升
师:看来,一般的问题大家已经能轻松解决了,想不想继续挑战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全班展示评价,请学生说说想法。
(刚才我们利用“和-重叠部分=总数”的关系式解决了许多问题,还可以对这个关系式进行变形,“和-总数=重叠部分”,看来大家的学习方法很灵活,给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已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完成,通过变式练习既巩固了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又提升了思维能力。】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学到了很多,来和我们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吧。(请学生回答、补充)
这节课,我们从现实生活实例中发现了重叠问题,之后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经历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并借助韦恩图分析解决了重叠问题,最后将学到的方法又应用到现实生活实例中。
我们今天学习了重叠问题,学会了这么多知识,其实,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已经解决过这类问题了(课件展示大雁排列图片、木条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包含关系),我们还知道,所有的正方形都属于长方形。以后,我们还会学习重叠问题更多的形式(课件展示扇形重叠、半圆重叠),比如,这个树叶形状的图形就是绿色图形和红色图形重叠的部分;这个四叶草形状的图形就是这四个半圆的重叠部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美!
【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有助于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