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信息窗二《用方向和位置确定位置》教案(表格式)-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信息窗二《用方向和位置确定位置》教案(表格式)-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资源简介

(
小学(数学

学科


)年级上册课时教学方案
)课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二《用方向和位置确定位置》
时间 2023.8.30 节次 2
来源 青教版(五四制)小学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图形与几何”中提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课标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时学习的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提供多种探究途径,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 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8个方形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四个基本方向东、西、南、北,知道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与看简单的线路图,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时,重点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用方向与位置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学习目标 1.我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能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评估任务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小组合作中,能有序交流,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提出建议和补充。 3.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问题:仔细观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方向上?蓝军阵地呢?
课中展学
活动一:交流课前预学成果,学习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未知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了解学生认知程度,确定教学起点; 2.巡视学生作业,选出有代表性进行交流; 3.在学生交流之后,追问:用什么工具能准确的描述红军阵地的方向? 4.追问:知道准确方向了,能确定位置吗? 5.小结:还要知道距离才能确定位置 1.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描述位置; 2.生生间互动质疑逐步发现要想确定位置紧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讨论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西北方向。发现西北方向范围太大,描述不精确; 第二步:用量角器帮忙,确定准确方向:北偏西40°; 第三步:认识比例尺,确定准确距离。 1.学生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描述自己的位置; 2.小组交流中勇于质疑,主动参与研究过程; 3.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必要性。 4.能够主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二:描述路线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出示教材情境图 1.问题:从指挥部到蓝军阵营怎么走? 2.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分段、精准描述; 1.观察路线图,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质疑;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从指挥部先向北偏东50°方向走20千米到达蓝军阵地,然后向东走10千米到蓝军宿营地。 1.参与讨论过程。 2.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 3.方向和位置描述准确。
活动三:描述路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出示问题:一搜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 1.学生独立完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2.小组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1.学生的表达是否有条理; 2.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找准位置并能够精准表达。
课后延学(作业设计)
必做:从乙港返回甲港要怎么走? 对比往返路线,你发现了什么? 选做:说说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方向运动方面的知识,知道定向运动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路线,达到目的地的一项运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具备借助地图的指示和识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项智力和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了解数学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还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这对于后面学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习题的处理上,个别学生出现不会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现象,不知道0刻度线与哪条坐标轴对齐。 再教设计: 1.要侧重于对量角器放置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学生明白东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东对齐,从东向北数30°,也就是从0刻度线向北数出30°。 2.不仅要注重对路线的描述,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描述简单路线图应具备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