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可能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可能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上册)》64~6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 1个袋子(袋子中若干蓝球、1个红球),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摸球游戏,比一比谁最会玩,看一看谁的发现最多。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摸球游戏:出示袋子,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老师赢,摸到红球同学们赢。摸球游戏开始生猜测:袋子里全是黄球,游戏不公平,老师肯定赢。
2.验证猜想师生连续摸几次,摸出来的全是黄球。
3.想一想小结:袋子里的球都是黄色的,所以,摸出来的一定是黄色的,这是确定的!
师:如果我想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可能吗
生:不可能。
探究二: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摸球游戏体会了“一定”、“不可能”的意义,现在请小组长拿出袋子,若从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摸球游戏:从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出示表格: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组合作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汇报交流摸球的结果。
2.猜测验证师:根据刚才的游戏,猜猜看:袋子中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倒出球进行验证。
3.教师质疑师: 如果再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生回答教师小结:在袋子里再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蓝色的,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可能性。
探究三:体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1.展台展示各组的数据组长把摸球的数据汇总在全班摸球统计表上。课件出示统计表: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小结: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了摸到蓝球的次数多,摸到红球的次数少。验证:把球倒出来验证一下。
3.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袋子里的蓝球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红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探究四:体验做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可能性的准确值
4. 教师质疑:如果盒子里蓝球和红球的数量一样多,如果摸球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回答: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生进行摸球游戏小结:摸球具有随机性,事件的发生也具有随机性,当我们做实验的次数越多得到的结果越接近准确值。
5.教师出示硬币,提问:如果硬币抛,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哪种出现的可能性大?教师抛几次,验证。
小结:通过大量的实验,数学家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实验次数越多,可能性越接近相等。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抛 200次硬币来验证一下。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课件出示本节课知识结构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西边出来。
2. 连一连。从下面 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 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给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4.试一试:口袋里有 5块奶糖、3块水果糖,要想使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怎么办?
5. 击鼓传花游戏规则:教师击鼓,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传花游戏。当鼓声响起,开始传花。鼓声停止,传花结束。停止击鼓时,红花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6.拓展提升:课件出示 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决赛画面
2019年 9月 29日国际排联女排世界杯在日本展开第 11轮争夺战,比赛双方是中国队和阿根廷队。排球的比赛规则是五局三胜。第一局中国队以 25比 17战胜对方,第二局中国队以 25比 14又战胜对方。请你猜测第三局的结果。生回答师进行德育教育。
五.回顾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2022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可能性》这一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堂课一开始,设计了猜球的游戏,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通过“摸球”,让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感受摸到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可能性有大有小。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4.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5.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说一说”、 “连一连”、“涂一涂”、 “试一试”、“击鼓传花”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