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信息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案(表格式,2课时)-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 信息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案(表格式,2课时)-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授课人 原设计者 学 科 数学
执教班级 课 题 信息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电脑包装箱、化妆品包装盒的实物图片和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并标出了相应数据。引导学生解决展开图的形状问题,从而展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由面到体,由体到面的转化过程,从而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 目标 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德育目标: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 难点 难点:探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利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法。
媒体运用 数影仪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提出问题 引导自学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在原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走进空间图形世界,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2、观察教材情境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一下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此部分知识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然后教师再出示模型和学生一起回顾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一)解决问题1:分别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展开,各是什么形状?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出示长方体的展开面后,应该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即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完全相同。 4、教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三)小组合作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组织小组合作。 (四)展示交流   解法(一)    50×30×2+20×30×2+50×20×2   = 3000+1200+2000   = 62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说明计算理由。明确每步求的问题。即:长乘宽乘2求上下面,长乘高乘2求前后面,宽乘高乘2)   解法(二)    (50×30+50×20+20×30)×2   =(1500+1000+600)×2   = 3100×2 = 6200(平方厘米) (先求出一个上面、一个前面、一个侧面,最后再乘2) 解法(三) (30+20+30+20)×50+20×30×2   = 100×50+1200   = 5000+1200 = 6200(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前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三)我们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类比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乘以6。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巩固练习 深化提高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四、回顾整理 当堂检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检测:1、 (
2
) (
1
) 2 (
5
) 3 2、一个长方体纸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做100个这样的纸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 课前让学生准备长方体模型,对照实物模型说出长宽高。 先让学生想象,再进行拼摆验证。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面的面积怎样求,归纳总结公式,让学生熟练说。
板书 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解法(一)    50×30×2+20×30×2+50×20×2   = 3000+1200+2000   = 6200(平方厘米)   解法(二)    (50×30+50×20+20×30)×2   =(1500+1000+600)×2   = 3100×2 = 6200(平方厘米) 解法(三) (30+20+30+20)×50+20×30×2   = 100×50+1200   = 5000+1200 = 6200(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课前让学生准备长方体模型,对照实物模型说出长宽高。先让学生想象,再进行拼摆验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面的面积怎样求,归纳总结公式,让学生熟练说。表面积公式初次接触掌握不好, 还需要学生多多练习.
授课人 原设计者 学 科 数学
执教班级 5.3 5.7 课 题 信息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课型 练习 备课时间 9月11日
教材 分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电脑包装箱、化妆品包装盒的实物图片和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并标出了相应数据。引导学生解决展开图的形状问题,从而展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由面到体,由体到面的转化过程,从而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 目标 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德育目标: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 难点 难点:探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利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法。
媒体运用 数影仪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复习旧知,重点练习 复习: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 重点习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习题板书。 二、展示交流,重点讲解 “自主练习”第1题是借助展开图培养空间想象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知道。如可以让学生先去诶的那个一个面做下底面,协商“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确定其他各个面的位置,看能否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对有困难的学生,也可让他们在图标上文字帮助思考。 第2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完成。 第3题让学生上黑板上做,再集体订正。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手提袋和鱼缸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但不需要计算6个面,手提袋只需要计算5个面,鱼缸只需要计算第4个面。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是要让学生说清算理。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应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知识,有时不想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面积。 第6题时应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明白:雨水管两头是开口的。所以要求做一个雨水管需要的铁皮面积只要计算它的4个面的面积即可。 第7题是应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解答时,要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如果个别学生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观察教室帮助思考。这道题可先计算屋顶和4面墙的面积,再减去门窗、黑板占去的面积,就是要粉刷的面积。 三、整理改错。 根据讲解情况,学生再次整理改错。个别学生个别辅导。 四、当堂检测,深化提高 1、一个正方体的食品盒,棱长为12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了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贴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2、学校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已知教室的长是9米,宽是7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是18.5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6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选做:用棱长是3厘米的3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减少( )平方厘米。 第三课时:作业课 教学时间:第一节5.3,第二节5.7班 基础平台:课本20、21页自主选择 自主天地:课后练习题课本20、21页自主选择 引导学生理解5个面的求法。讲清算理,总结公式。 可以从网上搜集图片让学生看,从而理解水管的样子是4个面。 让学生用实物摆一摆,加深理解。
板书 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个面的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引导学生理解5个面的求法。讲清算理,总结公式。可以从网上搜集图片让学生看,从而理解水管的样子是4个面。让学生用实物摆一摆,加深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