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 教案(表格式,2课时)-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比的意义 教案(表格式,2课时)-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授课人 原设计者 学 科 数学
执教班级 课 题 比的意义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本信息窗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素材,简明的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等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解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比的意义。
教学 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能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媒体运用 投影仪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一)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数据。 (二)观察教材情境图,引出问题。。 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 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像这类问题都可以用“比”来表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比。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了解一下内容: 1、什么是前项、后项? 2、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尝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讨论方法。 (二)展示交流 1、问题一:1、什么是前项、后项?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 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的比是25比160,记作:25:160或. 也可以说: 赵凡的身长和头部长的比是160比25,记作:160: 25或 强调:比是有前后顺序的。要看清是谁比谁? 2、问题二: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330÷3=110(米/分)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和实践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赵凡走的路程和时间比为:330:3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试着举几个吗?学生可能举出单价、总价及数量或工效、时间及工作总量等方面的例子。 课件回顾: 25 : 160 = 25÷160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注意: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者整数表示。 3、结合前面的例子,谈谈你对比有怎样的理解?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比就是以前学过的一个数是另一个书的几倍或十几分之机的另一种表达方法。 (2)、比就是除法。 (3)、比是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明确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大家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4、练习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5、补充:比值与比的区别,教师重点强调区分。 比值是一个数,比是表示两个数的比。 6、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注意: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把14:21 :和1.25:0.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自主练习第4题。 四、回顾整理,当堂检测 自主练习1、2 当堂检测 一台34英寸普通电视机屏幕长为68厘米,宽51厘米。写出长与宽的比,并化简。 一台34英寸数字电视机屏幕的长为72厘米,宽为40.5厘米。写出长与宽的比,并化简。 注意给学生区别比赛计分形式和比的区别。计分形式不能约分,可以为0;比要化简,后项不能为0. 注意让学生看准比的前后顺序,不能任意改变顺序。 将比与除法与分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学习,事半功倍。
板书 设计 比的意义 25 : 160 = 25÷160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从对比的认识和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的探究。对于教学中的概念类内容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在学习以后要让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应用比的例子,通过分析,巩固提升。
授课人 原设计者 学 科 数学
执教班级 课 题 比的意义
教学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课型 练习 备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本信息窗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素材,简明的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等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解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比的意义。
教学 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 难点 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媒体运用 投影仪
教学时间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复习化简三类比的方法。 指生答。 二、自主练习,重点讲解。 生自主练习。 重点题讲解: 1)第6题是巩固分数乘、除法应用的题目。 2)第10题是巩固同类量相比的题目。练习时,引导学生注意,第(3)小题中睫毛寿命与头发寿命使用的单位名称不一致,应化成相同单位的数后再写比,所以睫毛的寿命与头发寿命的比是1:9。 3)第11题是巩固非同类量相比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写比、求比值。然后,可以以“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表示的是每立方厘米铁是多少克”为例,帮助学生弄清这些比和比值的实际含义 4)第12题。提前布置学生调查通常情况下男女婴儿人数的比,并与该医院的情况进行比较。 5)、自主练习第13题是一道用比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使学生明确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先分别测量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求出面积的比。练习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边长比与周长比相等,面积比是边长比的平方。 6).主练习第4题是一道求连比的题目,教材中没有出现连比的概念,只是练习中拓展一下,使学生初步知道三个数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连比的形式表示。但应提醒学生100:300:500与100÷300÷500意义不同。 你知道吗?展现了人体中存在的比的奥秘,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三停 五眼”的含义,启发学生可以继续去寻找人脸存在的其他数据的比。 第三课时:作业课 第1节5.3 第二节5.7 基础平台:课本87页第4题自主选择 自主天地:课本87、88页3、8、10、14自主选择 练习时,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将问题进行拓展:参加活动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和刚刚学过的比有什么联系?使学生通过思考,体验比和前面学过的分数知识之间的联系。 13题个别学生有所遗忘正方形周长、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知识点掌握不好。应重点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