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比例的应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比例的应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比例
第3课时 比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例题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会正确解比例。
难点: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有跟别人进行物物交换的经历吗?
学生各抒己见。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根据自身需求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1.看图获取信息。
师:看图,你知道他们的交换规则是什么吗?
预设: 。
2.用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清楚地理解了4个玩具汽车和10本小人书是等价关系。那么,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汇报。
预设1:
10+10+10+5=35(本)
预设2:1辆玩具汽车能换:10÷4=2.5(本)
14辆玩具汽车能换:14×2.5=35(本)
预设3:14÷4=3.5,3.5×10=35(本)
……
3.用比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前面两节课学习了比例,你能尝试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列出哪些比
例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并尝试列出比例,再派代表汇报。
预设:4∶10=14∶x 10∶4=x∶14
4∶14=10∶x 14∶4=x∶10
师:如何计算呢?
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后汇报。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师:上面三个比例用的是相同的解法吗?
预设:不是,第1个比例用的是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方法解的。第2个比例用的是把等式两边的比变成相同的这个方法解的。第3个比例是按照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解的。
师:同学们非常会动脑筋,探究出了这么多解比例的方法。我们已经求出了结果,现在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计算得是否正确。
预设:验算:4∶10=0.4
14∶35=0.4
4∶10=14∶35 计算正确。
师:我们在验算的时候可以看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者是看看两个比能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又或者是算一算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得到的解是否正确,所以,刚才上面用的三种方法,既是解比例的方法,又是验算的方法。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出其他几个比例,记得验算。
4.解比例。
24∶0.3 = x∶0.4
师:解上面的比例,记得验算。
预设: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第1题。
(1)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
(3)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0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2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20页第4~5题。
(1)先设未知数。
(2)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学中,采取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解比例转化成解方程,推动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当地引导,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