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总复习1 数与代数(三)式与方程第2课时 式与方程(2)【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利用等式的性质,进一步强化解方程的方法。2.能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3.能从同类型题练习中,归纳解题方法。【重点难点】重、难点: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能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回顾与交流1.复习方程的概念。师:你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预设: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师:方程与等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师:解方程时一般会用到等式的性质,你能回忆一下等式的性质吗?预设: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仍是等式;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仍是等式。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叫作解方程呢?预设: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解方程。9x-1.8=5.4 0.8x+1.2x=25师:解上面的方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的。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预设:这两个方程,都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的。师:多数时候,一个方程并不是一步可以解出来的,我们应该在解方程前,思考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算出结果后,要进行检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果品商店购进20箱苹果。购进苹果的箱数是橘子箱数的。商店购进了多少箱橘子?妙想和乐乐一共收集了128枚邮票,妙想收集的邮票数是乐乐的3倍。妙想、乐乐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淘气家和奇思家相距1240m。一天,两人约定在两家之间的路上会合。淘气每分走75m,奇思每分走80m。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多长时间后能相遇?学生找出这三道题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交流结束后小组派代表汇报。预设1:橘子箱数×=苹果箱数。设商店购进了x箱橘子。x=20,x=25。预设2:乐乐收集的邮票+妙想收集的邮票=一共收集的邮票。设乐乐收集了x枚邮票,则妙想收集了3x枚邮票。x+3x=128,x=32。预设3:淘气走的路程+奇思走的路程=淘气家和奇思家相距的距离。设x分后相遇。75x+80x=1240,x=8。师: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找到关键句子,然后找到单位1,并列出等量关系式,再解答。二、巩固与应用完成教材第81~82页“巩固与应用”第5~10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式与方程(2)等量关系式 利用好条件【教学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解决的题型有很多,只有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每一个题。也就是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找到题目中到底要做什么,有什么条件可以用,题目中的条件到底怎么用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点。总复习1 数与代数(三)式与方程第1课时 式与方程(1)【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通过复习,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利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律和计算公式。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运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能表达一般规律,增强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3.在运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进一步增强符号意识,发展学生思维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运算律、计算公式等。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教学过程】回顾与交流1.用字母表示数。淘气利用圆片摆出下面的图案。师:看图,淘气是怎么摆图案的,每个图案用了多少个图片?如何用算式表示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汇报。预设1:每幅图,它们的行和列上的小圆片个数都是一样的。比如第2幅图,横着看,每行有2个,竖着看,每列也是2个。第3幅图,横着看,每行有3个,竖着看,每列也是3个……预设2:图的序数是第几,这幅图就有几行几列。预设3:第1幅图,它的个数就可以用1×1表示,第2幅图就可以用2×2表示,第3幅图就可以用3×3表示……师小结:从刚刚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这里面的规律。原来它们的个数是相同的两个数的乘积。而且这个数就是图的序数,序数是几,就是几乘几。师:第n个图案用多少个圆片?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预设:第n个图案用n×n个圆片,n×n=n 。师:这里的n代表哪些数呢?预设:这里的 n可以代表1、2、3、4……等任何一个自然数,师:生活中有哪些规律能利用n 这个式子表示?请你举例说明。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预设1:正方形的边长是n,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n×n=n 。预设2:方阵每排有n人,一共有n排,那么总人数为n×n=n 。……用字母表示公式和规律。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公式和规律,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后举手汇报。预设1: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预设2: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C=(a+b)×2正方形的周长:C=4a圆的周长:C=πd=2πr预设3: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S=ab正方形的面积: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三角形的面积:S=ah÷2梯形的面积:S=(a+b)h÷2圆形的面积:S=πr 预设4:长方体的体积:V=abh正方体的体积:V=a 圆柱的体积:V=πr h圆锥的体积:V= πr h……师:刚才,同学们用字母表示了运算律和一些计算公式,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越性?学生讨论后举手发言。预设1:字母能代表一大批具体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能概括地表示数量关系。预设2: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这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一个确定的值。预设3:字母表示公式便于表达、易于记忆。二、巩固与应用完成教材第81页“巩固与应用”第1~4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式与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公式和运算律【教学反思】式与方程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特别是关于图形规律的问题,我们不能一一呈现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利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量时,题型过少,学生不能更全面地了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这是本节设计不足之处,后面的课程中要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时 式与方程(1).doc 第2课时 式与方程(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