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例题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从“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三个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等旋转的基本要素。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 90°后的线段。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培养审美观;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难点:画出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90°后的线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生活中部分旋转现象的动态图。师:这些是什么现象?预设:旋转现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一)。二、探究新知1.认识旋转的要素。师:观察钟面,说说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预设1: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师:对,三个指针都是在绕一个中心点旋转。预设2:指针旋转的速度不一样,但方向是一样的。师: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就是逆时针方向。预设3:分针1时旋转一周,时针1时旋转一大格。师:指针在相同的时间内旋转角度不同。师:你能结合上面几点,尽量详细地说说分针从“12”转到“3”是怎样旋转的吗?预设:分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3”。师:总结一下,旋转有哪些要素。预设: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横杆的旋转。观察图中的横杆分别是怎样旋转的,与同伴交流。师:请拿一支笔,以笔尖为旋转中心,来模拟横杆的旋转,用旋转三要素向同桌说一说,横杆是怎样旋转的。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并交流。交流过后,教师点一名同学在讲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过程。预设:横杆绕中心点O顺时针旋转90°,横杆抬起;汽车通过后,横杆绕中心点O逆时针旋转90°,横杆落下。师:左右图横杆的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预设:除了旋转方向相反之外,其他都相同。师:横杆绕中心点旋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预设:横杆的位置变了;中心点的位置,横杆的大小没变。画一画。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师:根据题目要求画一画,可以先用笔模拟线段的旋转,再画。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动手画完后汇报画法并展示所画作品。预设1:线段AB旋转后,点B不变,点A移动到新的位置A'。预设2:线段AB旋转后,点A不变,点B移动到新的位置B'。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模拟旋转。画图。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相关的习题。【板书设计】图形的旋转(一)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先利用钟表等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及特性,再运用旋转的特性学会画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并为后面继续学习旋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中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