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探究学案课题 7.1.1 两条直线相交 单元 第七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学习 目标 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重点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 能正确辨认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能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探究过程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 问题: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吗?新知探究 本节课来研究: 本节我们借助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研究相交线。 操作: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在转动木条的过程中,它们所成的角也在变化,你能发现这些角之间不变的关系吗? 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1和∠2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和∠3呢 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 和∠2 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1和∠3 呢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大小,上述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填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分类∠1,∠2∠1,∠3提炼概念: 1.邻补角:∠1 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和∠2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符号语言运用: ∵ ∠1与∠2是邻补角 ∴ ∠1+∠2=________ 2.对顶角:∠1 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__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________. 符号语言运用: ∵ ∠1与∠3是对顶角 ∴ ∠1________∠3 问题: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邻补角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对顶角吗? 思考:如图,∠1=∠3.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补角的性质得到吗? 典例精讲 例: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40 ° ,求∠2 ,∠3 ,∠4 的度数.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中,和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与是邻补角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已知∠AOC=120°,求∠BOD、∠AOE的度数. 选做题: 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1)写出,的邻补角; (2)写出,的对顶角; (3)如果,求,的度数.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图中,与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如图,图中的对顶角共有( )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3.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若,求和的度数. 选做题: 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平分.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综合拓展类作业】 5.(1)观察图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2)观察图2,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3)针对上述两种情形,试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1.1 两条直线相交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你对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一定不陌生吧!菜园篱笆上交叉的竹竿,笔直的公路上的车行道线,大桥的吊索、钢梁上的钢条,棋盘中的横线和竖线,教室里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与相对的两条边……都给我们以相交线或平行线的形象.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吗?在上一章中,我们认识了相交线,知道相交是直线之间 的一种基本位置关系,如何刻画这种位置关系呢?本节我们借助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研究相交线。操作: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在转动木条的过程中,它们所成的角也在变化,你能发现这些角之间不变的关系吗?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1和∠2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和∠3呢 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 和∠2 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1和∠3 呢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大小,上述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分类 ∠1,∠2 ①有公共边 ②边与互为反向延长线 互补 邻补角∠1,∠3 两边边与、与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 相等 对顶角填表:∠1 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 和∠2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邻补角吗?∠1 与∠4∠3 与∠2∠3 与∠4符号语言:∵ ∠1和∠2是邻补角∴ ∠1+∠2=180°注意1.邻补角互补.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满足:(1)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2)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角或两个以上的角不能互为邻补角. 构成邻补角的两种类型 (1)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 (2)由一条直线和一条端点在该直线上的射线形成,如图中的∠1和∠2.12∠1 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对顶角吗?∠2 与∠4注意1.两条直线相交是形成对顶角的前提条件.2.两直线相交,对顶角有 2 对.思考:如图,∠1=∠3.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补角的性质得到吗? 观察图形,可以得到: ∠1 与∠2 互补,∠3 与∠2 互补,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1=∠3. 类似地,∠2=∠4.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思考:如图,∠1=∠3.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补角的性质得到吗?证明: 因为∠1 与∠2 互补,∠3 与∠2 互补,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例:如图所示,直线a,b相交,∠1=40 ° ,求∠2 ,∠3 ,∠4 的度数.解:由∠1和∠2互为邻补角,得∠2=180°- ∠1= 180°- 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得∠1=∠3=40 °,∠2=∠4=140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如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 B.C. D.B【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2.下列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A. B. C. D.C【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3.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已知∠AOC=120°,求∠BOD、∠AOE的度数.解:∵AB、CD相交于点O,∠AOC=120°,∴∠BOD=120°,∠AOD=60°,∵OE平分∠AOD,∴∠AOE=∠EOD=30°【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1)写出,的邻补角;(2)写出,的对顶角;(3)如果,求,的度数.解:(1)∠AOC的邻补角是:∠COB,∠AOD;∠BOE的邻补角是:∠AOE,∠BOF;(2)∠DOA的对顶角是∠COB,∠EOC的对顶角是∠DOF;(3)∵∠AOC=50°,由对顶角相等可知:∴∠BOD=50°,由邻补角互补可知:∠COB=180°-∠BOD =180° - 50°=130°.【综合拓展类作业】5.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解:由题意得,BC、AD相交于O, ∴∠AOB与∠COD是对顶角,∴∠AOB=∠COD.故根据“对顶角相等”,活动指针的读数,就是所测角的度数.对顶角邻补角相交线所成的角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A. B. C. D.B【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2.如图,图中的对顶角共有( ) A.4对B.5对C.6对D.7对A【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3.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若,求和的度数.解:平分,,,,.【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平分.(1)若,求的度数;(2)若,求的度数.解:(1)平分,,;【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5.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平分.(1)若,求的度数;(2)若,求的度数.解:(2)设,则,根据题意得,解得:,,,.【综合拓展类作业】(1)观察图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对对顶角;(2)观察图2,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对对顶角;(3)针对上述两种情形,试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129012解:(3)在同一平面内,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对对顶角.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并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及其数量关系。学习者分析 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余角)相等,能画出图形思考问题,初步掌握思考几何问题的方法,学会说点儿理,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了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教学目标 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重点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能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2: 指出:你对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一定不陌生吧!菜园篱笆上交叉的竹竿,笔直的公路上的车行道线,大桥的吊索、钢梁上的钢条,棋盘中的横线和竖线,教室里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与相对的两条边……都给我们以相交线或平行线的形象.你能再举出一些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吗? 导言:在上一章中,我们认识了相交线,知道相交是直线之间 的一种基本位置关系,如何刻画这种位置关系呢?本节我们借助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研究相交线。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图片,并列举出生活中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开展做好准备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3: 操作: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在转动木条的过程中,它们所成的角也在变化,你能发现这些角之间不变的关系吗? 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1和∠2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和∠3呢 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 和∠2 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1和∠3 呢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大小,上述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填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分类∠1,∠2①有公共边 ②边与互为反向延长线互补邻补角∠1,∠3两边边与、与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相等对顶角归纳1:∠1 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 和∠2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追问: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邻补角吗? 预设:∠1 与∠4 ∠3 与∠2 ∠3 与∠4 注意: 1.邻补角互补.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满足: (1)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2)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角或两个以上的角不能互为邻补角. 符号语言: ∵ ∠1和∠2是邻补角 ∴ ∠1+∠2=180° 指出:构成邻补角的两种类型 (1)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 (2)由一条直线和一条端点在该直线上的射线形成,如图中的∠1和∠2. 归纳2:∠1 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追问: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对顶角吗? 预设:∠2 与∠4 注意: 1.两条直线相交是形成对顶角的前提条件. 2.两直线相交,对顶角有 2 对. 思考:如图,∠1=∠3.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补角的性质得到吗?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得到: ∠1 与∠2 互补,∠3 与∠2 互补,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1=∠3. 类似地,∠2=∠4. 归纳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证明: 因为∠1 与∠2 互补,∠3 与∠2 互补, 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如图所示,直线a,b相交,∠1=40 ° ,求∠2 ,∠3 ,∠4 的度数. 解:由∠1和∠2互为邻补角,得 ∠2=180°- ∠1= 180°- 40= 140° 由对顶角相等,得 ∠1=∠3=40 °,∠2=∠4=140 °学生活动3: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后班内交流汇报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观察图形,抓住两个角的特点,尝试给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再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通过例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4: 问题:本节课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4: 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课题:7.1.1 两条直线相交一、邻补角 二、对顶角 三、对顶角的性质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中,和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B 2.下列图形中,与是邻补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3.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已知∠AOC=120°,求∠BOD、∠AOE的度数. 解:∵AB、CD相交于点O,∠AOC=120°, ∴∠BOD=120°,∠AOD=60°, ∵OE平分∠AOD, ∴∠AOE=∠EOD=30° 选做题: 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1)写出,的邻补角; (2)写出,的对顶角; (3)如果,求,的度数. 解:(1)∠AOC的邻补角是:∠COB,∠AOD; ∠BOE的邻补角是:∠AOE,∠BOF; (2)∠DOA的对顶角是∠COB,∠EOC的对顶角是∠DOF; (3)∵∠AOC=50°,由对顶角相等可知: ∴∠BOD=50°, 由邻补角互补可知: ∠COB=180°-∠BOD =180° - 50°=130°.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解:由题意得,BC、AD相交于O, ∴∠AOB与∠COD是对顶角, ∴∠AOB=∠COD. 故根据“对顶角相等”,活动指针的读数,就是所测角的度数.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图中,与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B 2.如图,图中的对顶角共有( )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答案:A 3.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若,求和的度数. 解:平分,, , ,. 选做题: 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平分.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解:(1)平分, , ; (2)设,则, 根据题意得, 解得:, , , . 【综合拓展类作业】 5.(1)观察图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2)观察图2,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共有2对对顶角;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6对对顶角;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试猜想,1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共有______对对顶角; (3)针对上述两种情形,试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解:(1) (2) (3)在同一平面内,条直线两两相交,相交直线的对数,对顶角的对数. 故答案为:在同一平面内,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对对顶角.教学反思 本课秉持着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由感性认知迈向理性思维的渐进式认知规律,以启发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方法,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作为探究素材,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交线在生活中的实际原型,助力其构建起直观且形象的数学模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其融入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相交线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1 两条直线相交-同步探究学案.docx 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案.docx 7.1.1 两条直线相交-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