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 通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 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湖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感受“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手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奥秘引入手,手指引入间隔。2. 用生活中有间隔和间距的事例引入植树问题。【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手”引入间隔,并且通过手指初步感受手指上“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着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为了美化环境,要在小路一侧栽树,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他们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2.提取信息,理解题意。提取有用信息,并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强调两端都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大胆尝试,引发冲突:第一种:100÷5=20(个)20+1=21(棵)第二种: 100÷5=20(个)20+2=22(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4.初步体验,化繁为简100米的路,大概要画20多棵树,让学生感受100米在这道题中数据有点大,画图时比较麻烦,所以可以尝试把路的长度缩短一点。【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将长度为100米的路缩短为5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的策略,感受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5.画图展示,强化理解。黑板上演示植树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看出间隔和棵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指出两端都栽时,多出来的那棵树在哪儿。】6.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小组活动:找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1)活动要求:1.选择一个合适的长度,想一想,画一画,小组合作完成学具单中的表格。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交流讨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总结。在操作、对比、交流中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动手操、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全过程,学会用数形结合、列表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三、举一反三,巩固提升。1. (1)10名学生站成一排,中间有( )个间隔。(2)国庆节装扮学校走廊,30米长的走廊,每隔5米放一个气球,两端都要放,需要( )个气球。2. 同学们在全长500m的小路装路灯,每隔20m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要装多少盏路灯?3.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边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设计意图: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专注课堂真是生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举一反三中理解植树问题并不一定与植树相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同事件,都隐含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让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回顾、总结这节课中的研究方法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数学奥秘的热情。】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全长 间距 间 隔 数 棵树数形结合 一一对应化繁为简全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