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四课时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西师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理解算理。2.学习分析内容: 经历探索算法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算理。情境导入从视频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百香果月饼 6元。每个草莓月饼5 元每个菠萝月饼3 元小敏带了28 元。22 + 3 =探究新知每盒有 10 个月饼,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探究新知我用小棒摆一摆。在 22 + 3 中,3 应该加在哪一位,为什么?22 + 3 = 25(个)5探究新知我在计数器 上拨一拨。在 22 + 3 中,3 应该加在哪一位,为什么?22 + 3 = 25(个)5十位个位20+3+5=探究新知例1. 货架上有一盒 20 支装的铅笔,旁边零散放着 3 支铅笔,小明又拿来 5 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28(支)答:一共有28支铅笔。20+3+5=探究新知例1. 货架上有一盒 20 支装的铅笔,旁边零散放着 3 支铅笔,小明又拿来 5 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28(支)答:一共有28支铅笔。十位个位议 一 议计算 2 + 3 = 5 和 22 + 3 = 25 有什么不同?先算:20+2=22再算:22+3=25先算:2+3=5再算:20+5=25议 一 议计算 2 + 3 = 5 和 22 + 3 = 25 有什么不同?先算:20+2=22再算:22+3=25先算:2+3=5再算:20+5=25十位个位十位个位2+37=算一算4+5=2+7=6+3=24+5=96+43=8 +1 =8+ 51=92939949959总结算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时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课堂活动摆一摆,算一算。(1)(2)3433734539课堂练习1. 看图填数。53+3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24+35+5630542055课堂练习1. 看图填数。12+3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12++176072829221课堂练习2. 计算。4859696593958792课堂练习3. .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一(1)班有 40人。(人)403575答:两个班一共有75人.一(2)班有 35人课堂练习4. 采花蜜。(连线)45+34430+2531+104124+206350+13554+424648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 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计算时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实践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计算游戏,如家长说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孩子快速算出它们的和;或者记录家里两天的买菜费用,每次买菜花的钱数用两位数表示,两次的花费相加,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西师数学一年级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设计课题名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加减法和 100 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展开。主要探讨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口算,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加减法运算奠定基础。教材以直观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算理,逐步提升运算能力。 (二)核心素养分析 1. 数学抽象: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2. 数学运算: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提升学生的口算技能和运算思维,培养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3. 直观想象: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发展直观想象能力,更好地理解算理。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理解其算理。 2.学习分析内容: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相结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具店场景,货架上有一盒 20 支装的铅笔,旁边零散放着 3 支铅笔,小明又拿来 5 支铅笔。 2.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 教学不进位加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并列出算式 23 + 5。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思考如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摆法和算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小棒演示:先把 3 根小棒和 5 根小棒合起来,得到 8 根小棒,再加上 2 捆(20 根),一共是 28 根,即 23 + 5 = 28。 借助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先拨出 23,再在个位上拨 5 个珠子,得到 28,强调个位上的数字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计数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2. 教学进位加法 改变情境:如果小明拿来的是 8 支铅笔,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列出算式 23 + 8。 让学生再次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3 根小棒和 8 根小棒合起来超过了 10 根,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演示:把 23 分成 20 和 3,先算 3 + 8 = 11,再把 11 分成 10 和 1,20 + 10 = 30,30 + 1 = 31;或者把 8 分成 7 和 1,23 + 7 = 30,30 + 1 = 31。 结合计数器,演示进位过程:个位上 3 个珠子加 8 个珠子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写 1,十位上 2 个珠子加上进位的 1 个珠子变为 3 个珠子,结果是 31。 【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情境引出进位加法,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通过操作和演示,突出进位的算理,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概念。 3. 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 23 + 5 和 23 + 8 的计算过程,思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总结:相同点是都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不同点是 23 + 5 个位相加不满十,而 23 + 8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清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加深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 游戏练习:开展“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写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学生上台摘下苹果并算出结果,答对的给予奖励。 3. 拓展练习: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有 35 元零花钱,妈妈又给了他 7 元,他现在一共有多少钱?”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游戏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计算时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 两位数与一位数加法口算 1. 不进位加法:23 + 5 = 28 小棒演示:3 根 + 5 根 = 8 根,20 根 + 8 根 = 28 根 计数器演示:个位 3 + 5 = 8,十位 2 不变 2. 进位加法:23 + 8 = 31 方法一:3 + 8 = 11,11 = 10 + 1,20 + 10 = 30,30 + 1 = 31 方法二:8 = 7 + 1,23 + 7 = 30,30 + 1 = 31 计数器演示:个位 3 + 8 满十进 1,十位 2 + 1 = 3 3. 总结:先算个位相加,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板书清晰展示教学重点内容,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及方法,通过小棒、计数器演示和文字说明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计算游戏,如家长说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孩子快速算出它们的和;或者记录家里两天的买菜费用,每次买菜花的钱数用两位数表示,两次的花费相加,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书面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计算技能;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增进亲子关系。教学反思 亮点: 1. 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基础练习巩固知识,又有游戏练习增加趣味性,还有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不足 1. 在教学进位加法时,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满十进一”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计算时容易忘记进位。 2.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巩固练习环节,由于对学生个体差异估计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完成拓展练习时间紧张,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反馈。 (三)建议 1. 针对加法的难点,增加一些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如设计一些个位相加满十的口算练习,强化学生对“满十进一”的记忆和应用,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教具或动画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进位过程的理解。 2. 在小组讨论前,明确讨论的问题和要求,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 3.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合理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交流反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第四单元4《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4《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课件pptx.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