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古人计数(一) 教学设计课题 古人计数(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中第一课时内容《古人计数(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数出11-20各数,能知道通过实物操作培养数感,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重视生活化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认识11-20,会用11-20这10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观察、操作实际物体(如石子、小棒等)或图形,初步理解并体验计数的实际意义,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11-20的认识,课程围绕“古人计数”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介绍古代人们使用的不同计数方式(如石子计数、刻痕计数、手指计数等),引导学生理解计数的本质——即确定物体的数量。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对古代计数符号的识别和理解,学生开始形成对数量概念的抽象认识,这是数学抽象素养的基础。此外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重点 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11-20各数。难点 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出11-20各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1.课件出示古人计数的科普视频:大家一起观看。师: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计数的呢?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穿越回原始社会,也用古人的方法,算一算这个羊圈里有多少只羊?板书课题:古人计数(一)。 学生观看视频,一起观察古人的计数方法。 通过看视频,初步感受古人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11~20的认识。(1)课件出示图片: 师:让我们用小棍代替石头,数一数羊圈里一共有多少只羊。(2)认识数字11-13①1个十,1个一,是 11,读作十一②1个十,2个一,是 12,读作十二③1个十,3个一,是 13,读作十三课堂小游戏:1.请与同桌组队,按照老师的摆放方法,继续摆放小棒,直到说不出数字为止。2.与同桌相互讨论,大胆猜一猜,这个数字可能是什么。认识20①教师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测。②2个十,是 20,读作二十其他种计数方法师:除此之外下图是这样表示 11的,你能看懂吗?你也试着表示一下。 学生跟随课件的动画展示,一只一只的数羊,发现羊圈里的羊比10多1只。学生跟随老师摆一摆小棍,认识11、12和13。 学生根据前面11-13的摆放规律,以及联系上学期学习的1-10的认识旧知,顺利完成游戏,并大胆推测比19还多1的数是什么。指名说一说。生1:我觉得19后面跟着的是110。生2:我觉得是20。学生与同桌互相讨论,并踊跃举手回答自己的想法。 通过看图找数,从图片抽象出数字,同时感受11-20在不断增多。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大石头联想出不同的物品都可以指代10。课堂练习 1.圈一圈,数一数2.数一数,说一说3.照样子,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 指名说一说。生1:我会利用小木棍摆出11-20对应的数量。生2:我认识了11-20,还能一个一个的数出来。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板书 古人计数(一) 1个十,1个一,是 112个十,是 20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2)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3)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4)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业要求”中指出:(1)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2)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在“教学提示”中指出:(1)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2)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20以内数与加法》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展开,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通过具体情境,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教材注重算法多样性和优化,特别是“凑十法”的掌握。此单元还强调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学生认知情况一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通常已具备初步的数感和计算能力。他们开始理解加法运算的实际意义,能借助实物或图形辅助思考,逐步掌握“凑十法”等策略。然而,面对较为复杂的进位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反复练习以巩固技能。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加减法运算的灵活应用尚需时日。二、单元目标拟定1. 能够准确识别、读出和写出20以内的数,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 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运算,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 通过具体情境,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能准确识别、读写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加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二)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符号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教材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分配物品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等辅助手段增强对问题的理解,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互动式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和反复练习,形成深刻理解。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1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20以内数的认识和进位加法 20以内数与加法 古人计数(一) 1古人计数(二) 1搭积木 1开心农场 1一起做家务 1小兔子安家 1做个加法表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1.1《古人计数(一)》 目标: 认识11-20,会用11-20这10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观察、操作实际物体(如石子、小棒等)或图形,初步理解并体验计数的实际意义,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任务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认识古人的计数方法 → 任务二:11~20的认识。 → 1.能知道古人的一一对应数数法。 2. 掌握11-20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数出11-20。1.2《古人计数(二)》 目标: 经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的操作活动,认识“个位”与“十位”,感知“满十进一”的规则,并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任务一:作业展示,导入新课 → 任务二:认识“个位”和“十位”。 → 任务三: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1.能大方上台展示作业,并能说出设计想法。 2. 知道“满十进一”的规则,能分清两位数左右两数字所占数位是:“个位”和“十位”。 3.能正确比较出20以内数字的大小1.3《搭积木》 目标: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任务一:情景导入,数出灌木丛中的花朵 → 任务二: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 任务三:20以内不退位减法→ 1.通过一一对应数出灌木丛中的花朵总数。 学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会20以内不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1.4《快乐农场》 目标: 结合摆小棒的活动,学会用“凑十法”正确口算出9、8、7三个数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任务一:情景导入,认识农村→ 任务二:9的进位加法→ 任务三:8和7的进位加法。→ 1.能自信发言,说出在农场的经历。 2.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摆放小棒,并列出9的进位加法算式。 3.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推导出8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独立自主完成整个7的进位加法探究过程。1.5《一起做家务》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6,5加几的加法;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任务一:作业展示,导入新课 → 任务二:6的进位加法 → 任务三:5进位加法→ 1.能大方上台展示作业,并能说出设计想法。 2.能根据情景,说出加法计算问题,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使用计数器探究6的进位加法方法。 3.能正确使用计数器,并独立归纳5的进位加法方法。1.6《小兔子安家》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熟练利用数的“分与合”和“凑十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习题导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 → 任务二:用“凑十法”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三:观察规律→ 1.能正确完成练习。 2.学会用“凑十法”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问题,并能灵活运用“凑十法”降低计算难度。 3.能将散乱的算式归纳汇总。1.7《做个加法表》 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张的加法表,加深对加法规律的理解。 任务一:习题导入,归纳算式 → 任务二:做个加法表 → 1.能正确完成练习,并能回顾归纳汇总的方法。 2.完成整张加法表的制作,并能说出加法表中的规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大版一下《20以内数与加法》单元整体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1.1《古人计数(一)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