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分数乘法(二)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分数乘法(二)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的运用,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借助图示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借助图示理解“6的”相当于“6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一天早上,奇思和好朋友笑笑、淘气一起吃早餐。奇思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预设2: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数乘分数单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要用到“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和“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这两个条件。
师: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根据“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我们可以知道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实际上就是求6块饼干的是多少块。
师:6块饼干的是多少块呢?请你们试着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尝试画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我用6个圆代表6块饼干,将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2份,再将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这6块饼的,也就是3块饼干。
预设2:我是将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个圆的1份就表示1块饼干的。笑笑吃了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是6个。求6个是多少,可以用6×来计算,6×==3(块)。
师: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发现6的可以用6×来计算,那是不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可以用分数乘法来计算呢?
2.探究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要用到“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和“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这两个条件。
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就是求6块的是多少块。
师:请你们试着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我用6个圆代表6块饼干,将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3份,再将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这2份就是这6块饼的,也就是4块饼干。
预设2:我先将每个圆都平均分成3份,再在每个圆中取2份涂色,这2份就表示1块饼干的。笑笑吃了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是6个。求6个是多少,可以用6×来计算,6×==4(块)。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6的就相当于是6个,用乘法计算。
3.进一步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独立完成,并与同伴交流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画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1:我是把8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将它们平均分成4分,取了其中的3份,8的是6。
预设2:我是分别将每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取每个正方形的,即8个,8×==6。
师:要求8的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8个的和是多少。
师:回顾这三个问题的思路,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顾这三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1)
6的相当于6个 6×==3(块)
6的相当于6个 6×==4(块)
8的相当于8个 8×==6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吃饼干”的情境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出示要探索的问题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试一试”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理解“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并会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画图分析题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3.通过举例,体会分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分数乘法现实意义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并会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明确“多(或少)的部分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材第26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女生植了20棵树,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1:男生植树多少棵?
预设2: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想一想,要解决“男生植树多少棵”,应该先求什么?
预设:先求“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一的实际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尝试画图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预设1:我是这样画的。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女生植树20棵,因为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所以我用一个更长的长方形表示男生植树的棵数。
预设2:你这个不对,这个图只能看出男生比女生多植树的棵数是男生的,题目要求的是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
预设3:这里男生是和女生比较的,所以要把女生植树的棵数看成一个整体,把女生植树的棵数平均分成4份,男生比女生多的部分占其中的1份。
师:多的是谁的?
预设:是女生植树棵数的。
师:现在你会列式计算了吗?
预设:要求“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就是求20的是多少。
20×=5(棵)
2.在举例中进一步感悟。
师:你能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主编题并尝试画图解决,教师巡视并挑选优秀作品展示。
师: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1:要注意是跟谁比。
预设2: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预设3:在画图的时候,先画出整体“1”,再看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4~9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2)
20×=5(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简单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后,鼓励学生利用画图策略分析“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几分之一”的数量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举例,丰富了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