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长方体的体积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长方体的体积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长方体的体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分析、比较、归纳、类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猜测,确定研究方向。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预设:长方体有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系。
师:观察上面各图,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通过图①可以知道,长方体的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
预设2:通过图②可以知道,长方体的长、高不变,宽变短了,体积变小了。
预设3:通过图③可以知道,长方体的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
师:现在你们可以确定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了吗?
预设: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2.动手操作,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师: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预设: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得来的,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就是用“长×宽×高”。
师:每4人一组,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为1cm)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书本上的表格,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填写表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摆法?
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选取一组数据进行展示。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预设2:长×宽×高的积正好等于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也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师:现在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了吗?
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V=abh。
3.类推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探究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那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呢?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推导,并与同伴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也是长、宽、高相乘。
预设2: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是三条棱长相乘。
师小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能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表示呢?
预设:V=a×a×a。
师介绍:a×a×a=a ,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总结出体积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在练习中大家都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试一试”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算一算,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与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师:算一算这些图形的体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
第1个图形的体积是:5×3×4=60(dm ) 。
第2个图形的体积是:2×2×6=24(dm )。
第3个图形的体积是:3×3×3=27(dm )。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图形,你们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底面都涂上了阴影(颜色)。
师介绍: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上面每个图形的底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
第1个图形的底面积是:5×3=15(dm )。
第2个图形的底面积是:2×2=4(dm )。
第3个图形的底面积是:3×3=9(dm )。
师: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举手汇报:
预设1:因为长×宽=底面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预设2:在正方体中,底面积就是“棱长×棱长”,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底面积×棱长”。
预设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其中一条棱长看作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怎么表示呢?
预设:V=Sh。
师:换一个底面,再用“底面积×高”算一算这些图形的体积。
学生动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
2.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算一算,填一填,然后举手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4~9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整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体积与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总体而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成了,学生都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