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学好玩第3课时 包装的学问【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相关内容。【素养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表面积知识来解决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难点: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的思想。【教学过程】活动一:包糖果1.获取信息,讨论解题思路。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这两盒糖果的形状都是长方体,长、宽、高都是一样的。预设2:要把两盒糖果包成一包,问怎样包才能节约包装纸。师: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思考,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预设2:想办法把所有的包装方法都找到,计算一下。2.讨论包装的方案。师: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可以怎样包?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学生思考,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包装方案:3.通过计算,确定最优方案。师:你能计算出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分别算出三种方案所需要的包装纸,再进行比较。方案①:20×15×2+15×5×4+20×5×4=1300(cm )方案②:20×15×4+15×5×4+20×5×2=1700(cm )方案③:20×15×4+15×5×2+20×5×4=1750(cm )1300<1700<1750,方案①最节约包装纸。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预设1:我一看就知道方案①最节约包装纸。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预设2:方案①是把面积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活动二:包磁带1.讨论包装方案。师:问题是什么?预设:将四盒形状、大小一样的长方体磁带包成一包。师:你能想出几种包装方法?可以先画出草图来表示你的想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动手画图,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方案:2.计算每种方案所需包装纸的大小。师:一盒磁带的长、宽、高分别是110mm、70mm、16mm,请你们分别算出各种方法所需包装纸的大小,并完成书本第81页的表格,草图可以不画。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整表格:师:选用哪种方法更节省包装纸?预设:方法①更节省包装纸。师:不计算,你能一眼看出哪种方法更节省包装纸吗?预设:方法①,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磁带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也就是“减少”了面积最大的面。活动三:交流反思师: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回顾、交流中明确:把多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物品包装在一起,面积最大的面重叠起来,更节省包装纸,也更美观,同时便于携带。活动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教学反思】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这节课围绕“包装糖果”和“包装磁带”两个活动展开,每个活动,我都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可行的包装方案,再与同伴交流,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发现最优方案,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提升了计算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