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加与减回收废电池【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相关内容。【素养目标】1.借助口算或数线、计数器等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2.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3.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三位数加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知道吗?一颗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你们看,红星小学为了发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了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这是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出示教材第45页表格】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200节废电池奖励10把手电筒,240节废电池奖励1个足球。预设2:二年级(1)班回收122节废电池,(2)班回收77节废电池,(3)班回收149节废电池。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二、探究新知1.结合情境,初步体会三位数加法的估算。师: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预设1:149超过了140,122超过了100,140+100=240,(1)班、(3)班加起来一定超过240了,肯定可以获奖。预设2:50加150就是200,77比50大很多,149比150就小1,77加149肯定能超过200,所以(2)班加上(3)班肯定可以获奖。2.探索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师: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预设:求(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就是把这两个班收集的废电池加起来,列式为122+77。师:122+77的结果是多少呢?请你们试着算一算,说一说。学生独立探索,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我是画数线计算的。122+70=192192+7=199预设2:我是利用计数器计算的。我在计数器上先表示出122,再在个位上加7个珠子、十位上也加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百位上是1个珠子,十位上是9个珠子,个位上也是9个珠子,这个数是199。(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师:同学们都很厉害,利用画图或者计数器计算出了答案,那你们能列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举手上台展示、汇报: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的2+7=9,9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的2+7=9,9写在十位上;百位上是1,直接落下来。师: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吗?有不明白的吗?(如果有学生不明白,教师要及时答疑。)师:你能发现竖式计算方法与画数线、计数器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这三种方法都是把77拆分成70和7计算的。预设2: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预设3:计数器计算和列竖式计算都是从个位算起。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虽然这些方法不一样,但是背后隐藏的计算道理却是一样的。3.探索进一位的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师:你会列式吗?预设:122+149。师:怎样计算呢?请你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说一说。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我是画数线计算的。122+100=222222+40=262262+9=271预设2:我利用计数器计算。我在计数器上先表示出122,再在个位上加9个珠子,现在个位上有11个珠子,满十向十位进1,去掉个位上的10个珠子,在十位加上1个珠子,现在个位有1个珠子,十位有3个珠子;接着,在十位上加4个珠子,现在十位上有7个珠子;最后,在百位上加1个珠子,现在百位有上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呈现的数是271。(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预设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的2+9=11,满十向十位进1,1写在个位上,同时在竖式的横线上方十位和个位之间写一个小“1”;再算十位上的2+4=6,6再加上进上来的“1”就等于7,7写在十位上;最后算百位上的1+1=2,2写在百位上。师:大家可真厉害,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4.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师:对比一下这两道题的竖式计算方法,说一说,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回收废电池【教学反思】本节课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分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进位,一种是只进一位。在正式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前,先鼓励学生估算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加起来可以获奖,让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接着,通过两个问题情境分别探索不进位和只进一位的三位数加法,在这两个环节,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然后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感悟不同方法背后隐藏的共性,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