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安排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从而理解比的意义及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六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借助生活情景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应用中培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目标:1. 体会比与除法、分数的密切联系和生活中广泛的应用,能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2.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了解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比,求比值;3. 培养出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用情境教学法,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认识学习比的必要性。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问题导入直接板贴课题,并问生: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生:生活中的比师:对“比”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师重读“比”)生:比是什么?比有什么用?师: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探究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1.初步感知比,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1)出示,你认为哪些图和图A像?为什么?①按像、不像分成两类。②图C、图E不像的原因?(2)在方格图中理解:因为要与图A相对应,所以把淘气身高的方向定为长。(3)确定各图的长宽数据。2.用数据分析与图A像的原因。(1)把各图抽象成长方形(出示)(2)完成学习任务(一)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展示学生可能汇报如下:发现:长和宽的商相等,就像。两长的商或两宽的商相等就像。(3)小结:像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培养学生模型意识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习活动(二)1.自学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模型。(1)自学,了解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如何求比值。(2)汇报展示,形成板书。学习活动(三)介绍生活中的比1.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比。2.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比,拓展到连比。总结:研究新问题的过程是观察→分析→归纳→应用【设计意图: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初步感受比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如果让你和同桌各调制一杯蜂蜜水,你会按怎样的比调制?为什么这么调制?2.一场正在进行的乒乓球比赛,计分牌显示此时得分是1:2,比赛继续,接下来的比分可能是几比几?刚才你调制了一杯蜂蜜和水的比是1:2的蜂蜜水,现在你又往里加了一份的蜂蜜,如果保持甜度不变,需不需要继续加水?如果需要,应该再加几份的水?【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感受比的应用价值,理解用比简洁的表达形式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体会能用比描述蜂蜜水的甜度,激发学生研究比的欲望。】四、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阅读:为什么要学习比的知识?①表达、书写简洁②为后续学习比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做铺垫。③除了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三个数或多个数之间的关系。例如:A∶B=3∶7,A ∶B∶C∶D=3∶7∶10∶11 连比师:有关比的学习今天只是第一节课,后面还有很多实际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究。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6÷4 写作6∶4 读作6比46÷4 = 6∶4 = =1.5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