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 教案 (表格式)【素养目标】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 教案 (表格式)【素养目标】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
教学目标
课题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通过综合与实践课题,提升用数学知识探索现实世界的综合能力. 2.提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3.提升统计模型的构建能力. 4.加强创新意识、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1.利用统计图表探究某地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2.通过对比数据,分析影响白昼时长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 2.通过对比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数据变化的影响大小.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升国旗时间,引出关于白昼时长的课题. 【情境引入】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每天都会早晨升起,傍晚降落.有同学可能会问:天安门广场上,每天国旗的升降时刻都是一样的吗?其实,天安门广场上每天升降旗的时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刻变动的.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一年四季中白昼时长(白昼时长是指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一座城市每天的日出、日落时刻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教学建议】 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本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刻的体验.
活动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制作统计表,为绘制统计图作准备,同时检验和巩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通过绘制统计图,为完成数据的分析作准备,同时检验和巩固对复合统计图的掌握;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提升对数据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探究点1 北京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阅读教材P188~190活动一的有关资料) 任务1 整理数据 利用收集到的北京2024年全年日出、日落时刻的数据,计算北京2024年二十四节气日的白昼时长,完成表格. 北京2024年二十四节气日白昼时长 任务2 描述数据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出北京2024年二十四节气日的日出、日落时刻的散点图. 任务3 分析数据 (1)你能推断北京2024年日出、日落时刻有什么规律吗? 2024年,北京的日出时间先逐渐提前再逐渐推迟,日落时间先逐渐推迟再逐渐提前. (2)北京2024年中哪一天的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否也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 夏至这天的白昼最长.这一天也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 (3)北京2024年白昼时长是如何变化的?请用数据和适当的统计图说明. 将白昼时长转化为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如下: 绘制条形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北京2024年白昼时长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在夏至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 【教学建议】 数据较多,提醒学生注意仔细检查,不要出错.在绘制统计图之前,也可根据表中数据,先从数的角度感受日出、日落时刻的变化规律. 【教学建议】 绘制完统计图后,让学生从形的角度再感受日出、日落时刻变化的规律. 【教学建议】 (1)从图形上看,有的散点所处的高度差不多一样,这时为了进一步区分细小的差异,可从表格中找对应的数据确认大小,再进行比较.(2)根据数据总结规律时,学生的表达可能会有更多的角度,对于合理的,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 绘制统计图,对不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结合数据的地理属性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升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通过相对开放的案例考查学生对直方图的应用. 探究点2 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每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影响.同一日期,不同地点每天日出、日落的时刻各不相同;同一地点,日出、日落的时刻也随日期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探究不同纬度和不同经度地区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我们选择北京(基准城市)、新疆阿图什(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同但经度不同)、广东揭阳(与北京经度大致相同但纬度不同)三个城市,探究它们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任务1 比较研究 收集北京、新疆阿图什、广东揭阳三地2024年二十四节气日的白昼时长数据.观察这些数据,你能发现这三地的白昼时长是如何变化的吗?请用适当的统计图说明. 三地的白昼时长如下. 绘制成复合折线图如图所示. 观察图表可知,北京与新疆阿图什的白昼时长几乎相同,北京与广东揭阳的白昼时长一般都不相同.三地的白昼时长,都是先逐渐变大,到夏至这一天达到最大,再逐渐变小;但一年四季中,广东揭阳的白昼时长变化范围比北京(以及新疆阿图什)小. 观察统计图,你认为影响白昼时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白昼时长的? 影响白昼时长变化的因素有节气和纬度. ①从小寒到夏至,白昼时长逐渐变长;从夏至到冬至,白昼时长逐渐变短. ②在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长的变化范围越大. ③在春分和秋分,不同纬度地区的白昼时长大致相等.在春分和秋分以外的其他时段,从小寒到春分,纬度越高白昼时长越短;从春分到秋分,纬度越高,白昼时长越长;从秋分到冬至,纬度越高,白昼时长越短. (3)2024年这三地的平均白昼时长是多少?这三地的白昼时长是否具有12 h附近的天数多,其他时长的天数少的特点?请用适当的统计图说明. 北京的平均白昼时长约是12.16 h,新疆阿图什的平均白昼时长约是12.16 h,广东揭阳的平均白昼时长约是12.13 h. 这三地白昼时长的频数分布表如下: 【教学建议】 向学生建议,此项内容绘制复合折线图能更好地得出结论,如有学生绘制了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可让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 【教学建议】 提醒学生注意这三地经度、纬度的异同,以及白昼时长的变化范围. 【教学建议】 对“12 h附近”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存在差异,对数据分布特征的结论应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设计意图】 通过任务探索,提升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 从这三地白昼时长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北京和新疆阿图什,白昼时长在14.5~15.5 h范围的最多;广东揭阳的白昼时长在10.5~11.5 h范围的最多,这三地并非12 h附近的天数多,其他时长的天数少.总的来看,这三地白昼时长的分布范围离12 h都不是太远. 任务2 日出、日落时刻与正午时刻的关系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理论上,一个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对于当天的正午时刻应该是“对称”的(如图①),于是就能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 白昼时长=(正午时刻-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正午时刻)×2. 通常情况下,公式中的“正午时刻”为当地的正午12时整.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如果已知某地某天的日出时刻或日落时刻,就能推算出当天的白昼时长;反过来,如果已知此地某天的白昼时长,也能推算出当天的日出时刻与日落时刻. (1)根据以上公式,如果某地的白昼时长在某个阶段逐日变得越长时,那么此地的日出时刻与日落时刻在那个阶段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日出时刻会越来越早,日落时刻会越来越晚.原因:白昼时长越长,那么(12时-日出时刻)的值会越大,而0~12时的时长固定,为12个小时,所以(日出时刻-0时)的值会越小,所以日出时刻会越来越早.与此同时,白昼时长越长,(日落时刻-12时)的值会越大,所以日落时刻会越来越晚. (2)类比上述计算方法,如果已知某地后一天的日出时刻或前一天的日落时刻,如何计算此地这两日之间的黑夜时长? 已知后一天的日出时刻,这两日之间的黑夜时长为2×日出时刻. 已知前一天的日落时刻,这两日之间的黑夜时长为2×(24-日落时刻). (3)观察前面表格中收集的北京日出、日落时刻数据,我们发现,日出、日落时刻并不是关于北京时间正午12时整对称的(也就是说,正午时刻不是北京时间正午12时整),而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请以小组为单位,从报刊、图书、网络等查阅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学建议】 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活动三: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相应课时随堂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2024年的日出、日落时刻有什么规律? 2.白昼时长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2024年,北京、新疆阿图什、广东揭阳的白昼时长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异同? 3.你能根据日出或日落时刻推算当天的白昼时长吗?你能根据白昼时长推算当天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吗? 【作业布置】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智能手机是如何智能地识别出日出、日落时刻的变化的.
板书设计 综合与实践 白昼时长规律的探究 1.探究北京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2.探究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白昼时长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背后的数学知识,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探究欲.虽然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学生仍然对此充满热情,并能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谈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这说明学生内心深处是存在对世界的探知欲的.鼓舞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保持积极与乐观的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