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案)20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案)20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资源简介

欢乐购物街
《欢乐购物街》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主题活动,它是源自学生生活的。课标中关于此主题活动的“学业要求”为“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认识人民币》和《买卖我做主》两课时内容。第1课时教学认识各种常见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人民币的兑换,第2课时是在第1课时的基础上,进行购物街筹备工作、模拟购物活动、分享购物体验、交流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帮助了学生掌握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学会合理使用人民币,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并分享购物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活动经验,提升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是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能够初步分清楚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的大小,但是认识不够深入,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难,但是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加强学习。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因此,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时不能空空无物,需要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但选用现实中的人民币,一方面存在货币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存在卫生安全隐患,所以教学时应选用模拟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情境,一年级学生需要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例如,第1课时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兑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并归纳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色彩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落到实处。又如,可以通过兑换活动来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会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79。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10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简单的换算。
2.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引出人民币
出示教科书P77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有的小朋友在卖各种玩具和文具,有的小朋友在兑换零钱,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思考用20元可以买什么。
师:图中的小朋友买文具、买玩具都要使用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钱、人民币。
师:买东西要使用钱,也就是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的货币称为“美元”,日本的货币称为“日元”,你们知道我们中国货币的名称是什么吗
师: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货币就叫“人民币”。购买物品要用人民币,因此要想购买物品首先要认识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唤醒学生关于使用货币的生活经验,初步感悟货币的功能及作用。学生对“钱”早有了解,但对“人民币”这个名称却是陌生的,从介绍不同国家货币的名称引入,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是我们中国现行货币的名称,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分类活动,认识人民币
1.问题导入,认识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老师出示人民币,请认识的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顺利读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一眼就分辨出这么多的人民币的?(以10元为例说明)
【学情预设】看人民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元或几角。
教师出示5元和5角纸币。
师:现在都出现了数字5,应该如何区分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看汉字、看大小、看颜色、看图案等。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的了解真多!虽然这两张纸币上都有数字5,但它们的单位不同,一个是元,另一个是角(配合课件显示,突出人民币上的单位),所表示的面额就不同,当然能买到的东西也就不同。
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在纸币上,“元”写成“圆”。(板书:元、角、分)
【设计意图】辨别人民币面额有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数,一个是单位。其中数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单位对学生们来说较陌生。通过问题直接导入使学生不仅对人民币的单位留下深刻印象,还初步了解了决定人民币面额大小的不仅仅是数,还有单位。
2.分类活动,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额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自主将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分类,然后汇报并展示分类结果,同时说出分类的依据。
【学情预设】预设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预设2:按单位分,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预设3:按币面上的年份分。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及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是等价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分类的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在教学时首先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其次,其余的分类结果在评价时仍然突出每一类中各种单位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这样安排可以避免单调机械的记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的各种面额。
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
(1)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换钱”的游戏,大家愿意玩吗?
教师出示一张5角的纸币。
师:请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
【学情预设】学生很快答出,5张。
师:如果老师还想用1元纸币和你换单位是“角”的钱,可以怎样换 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模拟人民币摆一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摆出:10张1角纸币、10个1角硬币、1角的纸币和硬币混合摆了10个、2张5角纸币、2个5角硬币、5角的纸币和硬币混合各摆1个、1个5角和5个1角等。
学生展示并说明不同的换法,让其余学生说说是否正确。
小结: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无论“5角”还是“1角”,只要一共是10角钱就换对了,因为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师: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大家猜猜角和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刚才教师讲解元与分的进率可能推测出1角=10分。
师:对,1角钱如果把它换成单位是“分”的钱需要10分,也就是说1角钱和10分钱同样多,说明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师:如果老师用1角钱和你换单位是“分”的钱,可以怎样换 请你摆一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摆出10个1分、5个2分、2个5分等。
学生展示并说明不同的摆法,让其余学生说说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1元与10角、1角与10分的“换钱”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内在含义,进一步巩固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民币上的单位不同,代表的钱的多少也就不同。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提示】认识这些人民币时,可以介绍背面的风景图案,将人民币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联系起来。
三、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
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从你们的学具袋里取出同样的人民币。
(1)5元人民币和1元人民币的兑换。
师:如果将1张5元的人民币换成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张 在桌上摆出来。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一张一张地数,数出5张1元的,也有的学生直接想到可以换5张。
(2)10元人民币等额兑换。
师:如果将1张10元的人民币换成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张
【学情预设】10里面有10个一,故学生会直接想到可以换10张。
师:还有其他兑换方法吗?
【学情预设】还能兑换成2张5元的,也能兑换成1张5元和5张1元的。
【设计意图】通过10元、5元人民币与1元人民币的兑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兑换中巩固学生对10元、5元人民币的认识。
(3)“换一换”活动。
师:20元、50元、100元可以兑换成哪些钱呢?和同桌互相换一换。
【学情预设】学生任选一张人民币,与组内同学兑换成更小面额的人民币,分别说一说一张大额人民币可以换几张小额人民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都是进行的同单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也有少数同学是把大单位人民币换成小单位人民币。
(4)“选钱、摆钱”活动。
师:老师有一天在购物时买了27元8角的商品,请同学小组合作帮老师摆一摆应付的钱数。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关于人民币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角、5角
分:1分、2分、5分
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学习的价值。通过动手分类活动,学生初步自主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然后在具体的换钱操作活动中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不足之处是“换一换”活动预留时间不充足,可以建议学生课后继续玩这个游戏。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