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除法第4课时 猴子的烦恼【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题及相关内容。【素养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观察上面三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第1幅图,3只猴子分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预设2:第2幅图,3只猴子分3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预设3:第3幅图,1个桃子也没有,3只猴子可以分到桃子吗?师:你能列式计算吗?预设1:第1幅图,6÷3=2(个)预设2:第2幅图,3÷3=1(个)预设3:第3幅图,0÷3=?没学过怎么计算。探究新知。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师:一个桃子也没有,3只猴子自然谁也得不到桃子,所以,0÷3等于多少呢?预设:0÷3=0(个)。师:想一想,0个桃子,10只猴子来分,如何列式?20只呢?预设:0÷10=0(个),0÷20=0(个)。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发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师:现在有30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要求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6÷3。师:请你试着算一算。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内交流,交流结束后小组派代表汇报。预设1:口算,300÷3=100,6÷3=2,100+2=102。预设2:用竖式计算,师:两种方法都计算出了306÷3=102,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预设1:第一种方法是横式口算出来的,第二种方法是列竖式计算的。预设2:我发现两种方法之间有联系。300÷3=100,就是竖式计算的第一步,在竖式的百位上商1;0÷3=0,是竖式的第二步,在竖式的十位上商 0;6÷3=2,是竖式的第3步,在竖式的个位上商 2,所以306÷3=102(个)。师:竖式过程中的0可以省略,这个竖式可以简写为: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为什么竖式过程中的0可以省略,数位对齐即可,而结果中的0却没有省略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因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过程中的0可以不用写,但是结果的0起着占位作用,不写就变成了两位数,而结果是三位数,所以结果中的0是一定要写的。3.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师:看一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这道题被除数的末尾有0。师:自己试着算一算,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交流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板演。预设1: 预设2:师:上面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吗?预设:第1种计算方法正确,第2种错误,前面都学了,因为结果的0起着占位作用,所以结果中的0是一定要写的。师:同学们说得对,结果中的0是不能省略的。现在,请试着将上面正确的计算方法简化一下。预设:教师课件演示竖式计算的每一步过程,并向学生明确:因为0除以6等于0,所以最后一步可以口算,直接商0,省略后计算更简便。总结方法。师:你能对306÷3=102,840÷6=140,这两类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一下总结吗?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并总结:(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当被除数百位上正好被除尽且十位上的数是0时,就在商的十位上商0占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被除数的个位又是0,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9页第1~5题。2.为迎接“三八”妇女节,某公园工作人员将2枝百合和4枝康乃馨扎成一束,摆成一条鲜花长廊,一共用去840枝花。其中百合有多少枝?3.植物标本能保存植物的形状与色彩,便于我们观察和研究,有些植物标本还具有收藏的价值。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收集了450个植物标本,三年级收集的个数是四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各收集了多少个?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猴子的烦恼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类比迁移新知识。通过小猴分桃这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难点。通过练习环节,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不仅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