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队列表演(二)(教案)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队列表演(二)(教案)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乘法
第3课时 队列表演(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题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3.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算一算。
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
行有14人。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
师:这是上节课解决的问题,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吗?
预设:14×12=168
师:上节课我们用拆分法和列表法计算出了14×12的结果,那14×12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预设:用竖式计算。
师:用拆分法和列表法计算确实都比较麻烦,以前我们学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到过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尝试计算。
师:你能自己先试着用竖式计算14×12吗?
学生自主计算后教师点名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算法。
预设:
……
师:上面的几种算法,哪个对,哪个错呢?
预设1:我认为第一种写法是不对的,直接写出答案没有计算的过程,没有意义。
预设2:我认为第二种写法也是错的,14×12不可能等于42,10×10都等于100了,答案肯定要比100大。
预设3:我认为第三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因为计算结果和我们用拆分法和列表法计算的一样。
……
师:14×12的竖式计算到底该如何写呢?我们结合点子图,根据昨天学习的乘法计算,一步步来完成。
教师用课件演示每一步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竖式计算的步骤。
预设1:把 12 分成10 和2,第一步表示14 乘2,是点子图的两行。
预设2:第二步表示14×10,是剩下的10行,14×10=140。
师:为什么这里是1,却要算10×14呢?
(因为这里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
预设3:把两次算出的得数相加就是最终的结果。
师:看刚才列的竖式,想一想,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预设:
师:你能将刚才写出的这个算式简化一下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教师规范学生的说法:第二步可以不用写0,4写在十位上,1写在百位上,其实就表示14 个十了。
2.横向对比,把握本质。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这节课的竖式计算和昨天的学习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1:我发现计算的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想把其中的一个乘数进行拆分再相乘。
预设2:虽然计算的方式不一样,但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办法把两位数乘两位数变简单,变成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学习的竖式计算也是一种乘法计算的方法,我们都在做一件事情——转化,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化未知为已知。
3.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详细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
(1)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训练提升,巩固算理。
师:请先独立思考怎么计算,再动笔计算。(指名3名学生上讲台板演)
预设:
请3名同学各自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法进行评价。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35页第1~5题。
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先想办法解决,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出最合理的解释。例如在教学竖式计算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口算法并结合点子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活动中相互启发、交流,共同寻找方法来解决。以这种手段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最有效率,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