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1 藻类、苔藓和蕨类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1 藻类、苔藓和蕨类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一章
藻类、苔藓和蕨类
【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第一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为后续学习种子植物以及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殖方式等特点,进而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具体特征和分类可能比较陌生,同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的适应性这一知识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初一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中。
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一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三种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学生培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分析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态度责任:学生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诗词大会: 找出古诗中描写的生物 1.春来江水绿如蓝,柳色清新锦帐垂。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蕨芽初长嫩绿香,一畦春露湿芒鞋。 思考 通过古诗赏析,找出与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点,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授课 1.藻类 结合书本资料,思考: ①在哪里可以找到藻类?(生活环境) ②藻类是长什么样的?(结构特征) ③藻类是怎么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 ④藻类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与人类关系) 展示各种藻类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及书本知识,说出藻类的生活环境。 展示海带和紫菜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海带的结构,并说出藻类的结构特征 设问:所有的藻类都是单细胞的吗?藻类又是如何获取营养的? 藻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展示孢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藻类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藻类呢?他们与人类的生活有关系吗? 如果藻类过渡繁殖,是否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展示8水华和赤潮的图片,介绍水华和赤潮现象 小结: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全身细胞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叶绿素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孢子繁殖,既有利于人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人类带来困扰和伤害。 认真阅读书本,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藻类生活在水中,有的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 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衣藻是单细胞生物,藻类的细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孢子生殖 根据书本及生活常识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阅读和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以问题串和过渡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解读书本知识,总结藻类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 寻找生活中的藻类,引导学生观察、关注生活
2.苔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是苔藓,结合书本资料,思考: ①在哪里可以找到苔藓?(生活环境) ②苔藓是长什么样的?(结构特征) ③苔藓是怎么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 ④苔藓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与人类关系) 展示苔藓的图片,观察图片,推测苔藓的生活环境。 展示葫芦藓的结构,介绍苔藓的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其功能 思维拓展:“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是指什么结构? 提问:“孢蒴”有什么作用? 那苔藓跟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展示资料: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低浓度的有毒气体即可威胁这些植物的生存。 小组合作,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大多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有茎、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定的作用。 孢蒴内含孢子,当孢子在温暖适宜环境下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通过阅读和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以问题串和过渡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解读书本知识,总结苔藓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
3.蕨类 “蕨芽初长嫩绿香,一畦春露湿芒鞋。”描写是蕨类植物,阅读书本资料,小组合作,思考: ①在哪里可以找到苔藓?(生活环境) ②苔藓是长什么样的?(结构特征) ③苔藓是怎么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 ④苔藓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与人类关系) 展示蕨类植物的图片,观察图片,推测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展示肾蕨的结构,介绍肾蕨的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其功能。 展示肾蕨孢子囊群结构图,介绍肾蕨的繁殖方式。 提问:蕨类植物与人类有何关系? 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森林或荒野的阴湿环境中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孢子囊群中有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孢子,蕨类植物也是孢子繁殖后代。 通过阅读和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以问题串和过渡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解读书本知识,总结蕨类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
4.练习巩固 1.学校生物社团组织植物分类活动,某小组负责在给出的众多植物中找到所有的苔藓植物,下列植物中,属于苔藓植物的是( ) A.葫芦藓、肾蕨 B.葫芦藓、地钱 C.肾蕨、地钱 D.地钱、石松 2.柯柯的妈妈买了一盆波士顿蕨回家,可她不知道应该把这个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养。请你给出建议(  ) A.摆放在背阴处,保持干燥 B.摆放在背阴处,经常浇水 C.摆放在阳光下,保持干燥 D.摆放在阳光下,经常浇水 认真做题,并圈出关键词 练习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单细胞生物,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小组合作,画在纸上,再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绘制简单的知识网络图 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6.布置作业 1.思维作业:在校园里找一找藻类、苔藓和蕨类,并说说其形态结构特征; 2.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