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2.4植物在自然界 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内容丰富且重要,它不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还是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核心概念的基础。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作为生产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关键作用,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能了解到植物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增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因此,这一节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涵盖了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角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水循环等方面的多方面贡献。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到植物与其他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之间复杂且紧密的相互关系。其作用在于不仅整合与拓展了之前所学的植物相关生理过程知识,而且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知识框架、理解生态平衡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概括而言,本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多重功能,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于光合作用产物中,是自然界中的第一生产力,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2.植物的物质循环作用:植物在维持地球上物质循环的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碳、氮等元素的循环。 3.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能够调节气温、保持水土、净化大气和水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场所。 教学难点 1.植物生理作用的相互关系:学生需要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植物在物质循环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植物如何通过与其他生物群体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吸收和释放协调进行,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学情分析 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形态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水循环、提供氧气与食物、以及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深层次作用理解尚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植物功能与重要性的深入探索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同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植物的生命特性: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作为生命体,具有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生命特征,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认识植物多样性的价值:学生应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尊重和保护生命多样性的观念。 2.科学探究 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植物如何影响周围环境(如土壤湿度、空气质量等),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思维 分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植物作为生产者,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评估植物保护策略的合理性:面对植物保护的具体案例,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不同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4.社会责任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参与植物保护行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社区植树等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植物如何影响周围环境(如土壤湿度、空气质量等),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科学态度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森林覆盖率的话题引出新课,接着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首先是绿色的“能量转换器”,第二个是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可以概括为天然的“蓄水池”,最后是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可以概括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介绍温室效应,最后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教学流程 1.森林覆盖率话题情境导入。 2.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3.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5.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1977-201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进行了植树造林,并实行了生态保护。为什么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呢 学生积极发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知识探究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1.下图的生物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2.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能量分别来自哪里? 3. 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 1.绿色植物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生物圈中生活着各种生物,所有生物都需要能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源泉。因此,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 2.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能量分别来自哪里? 绿色植物:光能 植食性动物:植物体内的能量 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腐生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将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自身能量。 3. 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 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坏 观看视频 提高大气湿度: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根部吸收的水分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加大气的湿度。这一作用对于形成云和降水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水循环的正常进行。 增加降水:由于绿色植物提高了大气的湿度,这有助于云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因此,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到了增加降水的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调节气候: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还能降低大气的温度,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定,为各种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的树冠可以阻挡降水直接击打地面土壤,从而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雨水的下渗和地下径流,有助于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促进了碳氧平衡。 近些年,由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污染,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失调,引发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可以造成严重的危害 全球气温上升: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这是最直接的影响。气温上升会改变气候模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高山冰川和极地冰盖开始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洼地区,威胁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态系统。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温室效应增强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暴雨、飓风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这些极端天气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造成巨大威胁。 生态系统破坏: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生态系统的破坏会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观看视频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动手参与实验。 学生积极思考这三个问题,积极发言。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本节课重点知识。 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提高表达能力。 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课堂 小结 在今天的生物课堂上,我们深入探讨了植物在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不仅为自己制造了生存所需的有机物,也为整个生物圈提供了能量基础和氧气来源,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续。此外,植物还参与水分循环,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守护者。它们的根系稳固土壤,枝叶为无数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植物也是药物、食物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发展。总之,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重关键角色,它们的存在与繁荣,是地球生命系统健康与稳定的基石。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 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