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做一做 教学设计课题 做一做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大变身(一)》中第一课时内容《做一做》。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描画图形,感知“面在体上”,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将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转移到纸上的方法。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身边的立体图形描一描、画一画,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操作、探索活动,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能力。其中的自由设计环节,既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又增强了创新意识。重点 能描画出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难点 能独立设计优美的图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1.课件出示超级变变变的视频:大家一起观看。师:简简单单的三个图形居然能变化出这么多好看的图案,今天这节课,大家也用身边熟悉的物品,设计出好看的图形吧。板书课题:做一做。 学生观看视频,发现简单的图形,可以通过组合,变成特别多的好看图案。 通过看视频,初步感受简单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描一描,画一画。(1)课件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图形,大家也拿出身边的物品,动手描一描吧。(2)描一描①描出卷笔刀、文具袋和教具的正面形状师:大家一手摁住物品,一只手用铅笔随着物品边缘描出形状,一直画到与起始处相连,就描好了。②说一说,描出的形状像什么。③换个方向描一描,看看还能画出什么形状。(3)请与前后桌组队,一位同学选出一个课桌上的物品,另一个同学描画出来,剩下同学猜一猜是什么物品描画出来的。(4)使用积木印一个你喜欢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描出物品形状。 学生1:卷笔刀像云朵。学生2:文具袋下面是个圆。学生3:教具画出了一个7。学生自主描画,发现:同一个物品,换个面去描画,得出的形状就不同了。学生完成游戏。学生自由设计图案。 通过动手描画的活动,学生感受到“面在体上”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平面几何打下基础。课堂练习 1.从身边找2个物品,先想一想可能会做出什么形状,再描一描或印一印2.下面的图像像什么,说一说,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对语言有效应用。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 指名说一说。生1:我会描出物品一面的图形了。生2:我知道了同一个物品,不同面描出的形状不一样。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板书 做一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图形大变身(一)》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图形大变身(一)》单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对图形分类,会用简单图形拼图。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提示”中指出: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类图形的关联,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图形大变身(一)》本单元内容旨在通过自主探索和分工合作方法,让学生通过描画、印制等方式把手中的立体图形变成不一样的平面图形,从而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本课通过实际操作手工教具来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表征能力。活动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呈现自己的想法,感悟几何的魅力。(三)学生认知情况一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图形的识别和基础操作有一定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初步理解图形的分割与重组,但空间想象能力尚在发展中,需通过反复操作和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化对图形变换规律的认识。二、单元目标拟定1. 学会用立体图形描画或印制平面图形,并设计成好看的图案。2. 能判断印制后的图案是什么立体图形制作而成。3.能发现图案中的规律,并用规律设计图案。4.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认识“面在体上”,为后续平面几何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难点1.实际应用各种图形,设计出完整的有规律的图案。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的认识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教材通过图形这一直观且生动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2.教材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图形的奥秘。通过层次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掌握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新的物体形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2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图形的变化与规律 图形大变身(一) 做一做 1找一找 1影子剧场 1综合实践 设计教室装饰图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2.1《做一做》 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学会将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转移到纸上的方法。 任务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感受图形变化的美感 → 任务二:描一描,画一画。 → 1.感受到视频中图形变化多样性,以及美感。 2. 学会描画立体图形某一面的方法,并能用此设计好看的图案。2.2《找一找》 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到立体图形不同面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翻印图形的特征逆向寻找原立体图形。 任务一:观看视频,学习印章的由来→ 任务二:印一印,找一找。 → 知道印章的历史。 2.能正确找出立体图形印制出的图案,并能根据两个印制图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2.3《影子剧场》 目标: 通过影子剧场的活动,感受物体的形状与影子之间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任务一:观看视频,学习皮影戏的历史 → 任务二:看一看,说一说 加法→ 感受到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的魅力。 2.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设计出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能用身边物品还原影子的变化过程。2.4《综合实践 设计教室装饰图》 目标: 通过设计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学会交流与分享。 任务一:情景导入,欣赏图片→ 任务二:发现装饰图中的奥秘→ 任务三:设计装饰图。→ 1.能发现图片中运用的元素。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图案的规律,并用自己的方式画下来。 3.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图,并能评价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2.1《做一做》(教案).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图形大变身(一》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