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章 人体的营养一、单元学习内容本章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五大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对应现行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教材“第6章 人体的营养”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五大概念:概念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5.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如图所示: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形成如下概念:能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六大类;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知道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口腔、胃、小肠中进行;小肠是消化食物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部的结构与其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有利健康;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增强健康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1、知识更新:教材注重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生物学知识纳入教材,确保学生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知识。 2、强调实践:教材加强了实验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素养:教材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 4、贴近生活: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材编写体例 1、北师大版(2024)共一个单元,有六章构成,所有章节按顺序统一命名,其编排顺序基本与课程标准的编排顺序一致。 2、每章设置“学习目标”,点明本章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 3、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精心设计学习主题,优化单元、章、节的结构。 4、每节下标题以命题的形式阐述核心概念,重视核心概念的传递。 5、每节安排有“演示”、“活动”、“交流”、“小资料”等,突出探究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每节课后设置有“思考与练习”,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习题,重点考虑习题的不同功能,以及对核心素养目标的考查。 7、每章后设置有“本章小结”,聚焦学科大概念进行单元总结,激发继续学习的愿望,体现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教材编写特点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新修订教材编修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核心素养导向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学习方式变革为原则。教材编修遵循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优化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设计、适应教学现状等思路,体现了延续现行教材的优点和特点、基于大概念重构单元主题、设置独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单元、重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体系等变化。教材编写意图 本章节在先回顾水、淀粉、无机盐、脂肪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让大家感受到食物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品种多样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在第3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中的评价、调查和设计食谱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先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认识消化管和消化腺及其功能:再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理解食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引出食物在消化管中的消化过程: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课本设计“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学校的营养餐食谱;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几种食物能量的差异。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3)项目式学习活动: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二、单元学情分析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作为步入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基本掌握了生物学常见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并且对于探究性的生物活动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本章内容的安排方面,生理学知识较多,生物学名词也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压力。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了解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简单检测方法。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尝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懂得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知道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说出合理膳食的概念和意义,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合理的食谱。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记不住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突破方法:对比记忆 2、学生易混淆淀粉、蛋白质和脂防的消化过程。 突破方法:总结归纳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人体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总结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已活动贯穿整堂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三、单元学习目标生命观念 知道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说明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和意义,理解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与物质的关系,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探究实践 在“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和“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活动中,认识到模拟实验、模型构建在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和生理活动中的作用。科学思维 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初步学会比较、分析、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并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态度责任 知道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失调,认同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习惯。四、单元学习评价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很好 一般 不好知识评价 人类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营养评价提示膳食是否合理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营养状况均衡膳食有利健康青少年对营养有特殊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考核方式 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P8 1.题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P8 2.题 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P19 1.题 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P20 5.题 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5.下列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D) A.小肠细长5-6米 B.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小肠黏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D.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营养评价提示膳食是否合理——小秦想请外地朋友品尝羊肉泡馍和肉夹馍。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出发,还应该搭配(C) A.烤五花肉 B.油炸馍片 C.蒜泥黄瓜 D.米面凉皮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营养状况——P28 3.题 均衡膳食有利健康——5.合理营养对健康有直接影响,那么,合理营养指的是(C) A.多吃蔬菜水果 B.摄取的营养素的量要适合 C.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D.摄取的营养素种类齐全 青少年对营养有特殊需要——下列关于青少年三餐饮食习惯的叙述中不符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是(C) A.要均衡地吃六大类营养物质,搭配合理 B.买检验合格的肉制显 C.青少年每日摄入蛋白质量应最多 D.早、中、晚三餐能量比例为3:4:3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P28 1.题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五、单元教学实施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如何被吸收利用呢?饮食与我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①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 ②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说出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以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引导学生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同时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落地科学素养。吃进去的食物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这些变化是在哪里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变化的?①通过小组观察学习“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部位。 ②通过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进一步了解如何探究口腔里的消化。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活动的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①通过“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全面的食谱”,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反思、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改善和规划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认同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状况;培养自己关爱他人营养与健康的意识。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2、通过列表等多种方式,对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消化管和消化腺的功能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3、结日常生活,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收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课程资源 1、多媒体资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学校的营养餐食谱;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视频等。 2、实验室资源: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几种食物能量的差异的实验。 3、生活资源:调查当地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 4、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单元教学 结构图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第1节 人类的食物 1 新授课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 新授课第3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2 新授课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人类的食物 调查活动:元宵节吃元宵(或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糯米粉是元宵的主要原料。请你查阅资料,说一说糯米粉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什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画思维导图: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淀粉、蛋白质和脂防的消化过程。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活动: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的知识,为家人制订一个营养合理、行之有效的膳食计划。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任务一:人类的食物(1课时)) (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活动二:学生分组参加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活动三:评价考核课本第8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和第2题。) (活动二: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任务三: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2课时)) (问题: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活动五:评价考核课本第28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和第3题。) (任务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课时)) (问题:吃进去的食物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这些变化是在哪里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四:评价考核课本第19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和第20页第5题。) (活动三: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和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并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活动二:学生观看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理解食物中的营养,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活动四:通过活动: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了解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衡膳食的标准。) (活动三:采用自学+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交流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人体的营养) (活动二:观看演示: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了解如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名称 4.6.3.2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北师大(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合理膳食的原理及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营养状况和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因此,本节的学习既可以看成是本章内容的小结,也可以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是对本章内容的拓展和升华,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思想的教育,在本章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人体摄取食物的意义,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以及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学生通过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学习及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能较好地体现食品营养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本节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意在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体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上的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2.关注食品全的相关问题。 难点: 1.认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2.关注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参加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活动。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营养状况和食品安全是学生自己和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学会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等,对于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①通过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了解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衡膳食的标准。 ②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方面的例子。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活动: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态度责任: 了解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形成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举例说出食品安全的含义和重要性。学科能力 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了解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衡膳食的标准。科学态度 关注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参加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活动。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设计思路 本节是第2课时,包含的内容有:“青少年对营养有特殊需要”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开展活动“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首先通过活动“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衡膳食的标准,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有关食品安全部分的教学,通过学生列举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展开,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应从哪些方面保证食品安全。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为什么健康饮食对儿童、青少年非常重要? 5至9岁对儿童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而10至19岁的青春期,是发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合理的营养和健康饮食有助于儿童成长、学习和保持身体健康。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是发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合理的营养和健康饮食。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畅所欲言地回答问题,引入本课主题内容。新知探究 青少年对营养有特殊需要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较多。 日需营养物质女(50kg体重)男(54kg体重)糖类和脂肪 / kJ1134023600蛋白质 / g8090维生素C / mg7580~90铁 / mg15钙 / mg1000~1200锌 / mg16~18碘 / μg150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青少年膳食指南: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互动:分析以下几份食谱,哪份设计的更全面合理?为什么? 活动: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目的要求:记录一天的食谱,计算能量摄取量并分析营养状况。 方法步骤: 1.详细记录一天中三餐的主要食物种类,并称重或估计重量。 2.对照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表(教材第30~32页),记录每种食物主要含有的三种营养成分。 3.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每种食物所含有的能量。 4.分别计算每餐食物所含有的总能量。 5.分别统计每餐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一天食谱中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及能量: 食物种类营养成分能量/kJ总能量/kJ讨论: (1)如何评价你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 (2)你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存在哪些问题? (3)如何进一步修改你的食谱,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学以致用:小丽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分析并改良小丽的“一日食谱” 早餐午餐晚餐面包,小米粥炒牛肉,红烧排骨,米饭生菜,凉拌木耳,炒面学生观看“青少年一天所需营养物质及数量”表,了解青少年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较多。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不管男生、女生,都对蛋白质的需求最多。 学生认真阅读、理解。 学生了解青少年膳食指南要点。 学生结合“青少年膳食指南”内容,判断并回答。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分析自己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学生阅读方法步骤,并按步骤进行活动。 学生将自己一天食谱中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及能量记录在表。 学生结合分析活动的结果,思考、讨论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并改良小丽的“一日食谱”。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青少年一天所需营养物质及数量”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较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格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总结,知道青少年膳食指南。 通过思考题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应用所学进行判断和应用,加强新知的巩固。 通过活动: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将青少年合理膳食的知识进行实践。同时,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一日三餐食物一清二楚,但却对其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不清楚,因此,学生对此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 通过实践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自己饮食结构的了解和改进,增强合理营养的意识。 通过对中学生小丽的“一日食谱”进行分析和改进,达到知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提供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保证了我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如果存在影响健康的因素,将会导致人患病甚至危及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负法律责任。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示常见的食品包装袋。请你观察食品包装袋,讨论: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展示图示:① 包装是否完好 ② 营养成分、生产日期、 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 家、防伪条形码等 2.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合格? 展示图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SC编码实行一企一证,一经实行不再改变,每一位号码都包含对应的信息,从而实现溯源管理。 3.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展示图示:查看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计算。 拓展:绿色食品图示: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A级: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AA级: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自学教材26-27页,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保证食品对健康无害? ① 保证购买的食品或食品原料是安全可靠的 ② 保证食品清洁并采用正确的加工方法制作食品 ③ 注意食品保存的方法与时间 ①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展示图示:购买非包装食品应查看颜色是否新鲜、气味是否有异常等。 购买散装食品要注意其 卫生状况,如有无防蝇、 防尘设施等。 ②保证食品清洁并采用正确的加工方法制作食品 展示图示: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生、熟食品的制作要分开;动物性食品要保证充足的加工时间,确保食物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及卵在加热中被杀死;豆浆要保证完全煮沸;家庭腌制咸菜、泡菜等要保证腌制一段时间后再食用等 ③注意食品保存的方法与时间 展示图示:在冰箱中贮存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低温冷藏只适于短期贮存食品,贮存时间过长食品也会变质;食品保持需要适宜的容器,如盐、酱油、醋等调味品不适于保持在金属容器中等 播放视频:食品安全要点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 (1)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或去皮后食用。 (2)厨房和炊具只有经常保持干净,才不会污染食品。 (3)购买袋装或盒装食品时,一定要看其是否过了保质期。 (4)远离地摊,远离地沟油。 (5)不吃烧烤等。 课外读: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中毒、有毒动植物引起的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学生阅读,理解“民以食为天”。 学生阅读,了解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障食品安全。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食品包装袋。 学生观看图示,认真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含义。 学生观看举例图示,学会用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判断食品安全。 学生观看图示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了解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27页,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观看图示,了解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观看图示,理解保证食品清洁并采用正确的加工方法制作。 学生观看各类食品在冰箱中的贮存时长,关注食品保存的方法与时间。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食品安全要点。 学生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学生阅读“课外读”,了解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通过展示“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对于人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解我国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维护。 通过展示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到了平时购买食品,应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绿色食品”的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绿色食品。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27页,并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保证食品对健康无害也有极大帮助,落实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食品安全的要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课外读资料,拓展知识面。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均衡膳食的标准和食品安全。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作业设计 活动:尝试搜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故新闻,并制作宣传主题活动,提醒学校同学们关注食品安全。板书设计 第3节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第二课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生物七下 第6章 人体的营养 单元教学设计.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生物七下 第6章 人体的营养 思维导图.doc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4.6.3.2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第二课时)》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