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有多大(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0有多大(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0有多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53~56页的内容。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估算并理解数字50的大小,掌握基本的估数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能学着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掌握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估算数字50的大小。
理解并应用估数方法,形成对数字大小的相对概念。
花生米、蚕豆、情境图、等。
一、提问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50,你知道50有多大吗?
学生交流回答。(50比49多1,50里面有5个十)
教师总结: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棒!50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实实在在地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50有多大)
二、实物教学
1.出示一盘花生米。(数量大于50粒)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盘花生米,你们谁能抓出50粒花生米,要抓几把?
让学生先自己估一估,再点3~4名学生上讲台尝试,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抓了几把,一共抓了多少粒,结果和50粒相差多少。
师:结果与估计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2.出示一盘蚕豆。(数量大于50粒)
师:小朋友,如果把花生米换成蚕豆,同样要抓50粒,估计要抓几把?
学生交流回答,上讲台尝试。
师总结:(1)可以先抓一把估一估粒数,再根据一把抓的粒数估一估要抓几把。(2)可以与花生米作比较,一粒蚕豆比一粒花生米大一些,所以一把蚕豆的粒数比一把花生米少,抓的把数应该比花生米少。
3.类比。
师:如果抓玉米粒呢,要抓50粒,估计要抓几把?
学生交流,自己讨论(或教师帮助)得出结论:玉米比花生米小一些,所以一把玉米的粒数比一把花生米多,抓的把数应该比花生米的少。
4.出示情境图。(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师:同学们,图中谁抓得准一些?你是怎样想、怎样抓的?
学生交流回答。
师引导学生知道:与50越接近越准。
5.总结。
(1)都抓50粒,不同的人,抓的把数可能不同。
(2)知道自己一把能抓多少,就能估得准一些。
(3)都抓50粒,抓的东西越小,抓的把数就越少。
三、情境教学
1.出示情境图。
师:哪箱水果大约有50个?你是怎样估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2.摞一摞。
师:50个能摞多高?先估一估,再摞一摞。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摞9个、12个,引导学生估一估如果摞50个还需要往上摞多高。
3.塑料桶装水。
师:50杯水能装满一个塑料桶吗?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交流回答。
三、课堂小结与课外实践
课堂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和50有关的数量?通过活动,你对50的大小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回答。
课外实践:50个同学排队做操,教室外的一块空地够站吗?
全班同学到教室外的一块空地按做操的队形站一站、排一排。想一想:这里大约能站多少个同学?
50有多大
抓抓数数 做做比比
学生通过“抓抓数数”“做做比比”,直观地感受到50有多大,对于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了估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出新问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积累了活动经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加强了用数学的观念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