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3课时 100的认读写【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数小方块、小棒,认识100,感知100的实际意义,知道10个十是一百。2.在用计数器拨数的过程中,认识百位,知道十位和百位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十进制、位值制的价值。3.能正确读、写100,知道100和10的区别。【重点难点】重点:知道10个十是一百,并能正确读、写100。难点:认识百位,知道十位和百位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一个一个地数,从19数到30。预设: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师:十个十个地数,从20数到90。预设:20、30、40、50、60、70、80、90。二、探究新知1.认识100。(1)数小方块。师: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学生先十个十个地数,再一个一个地数,发现有99个。师:那再增加1个是多少?预设:99添1是一百。(2)数小棒。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预设1:1捆有10根,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还有1捆,往后数,应该是一百了。预设2:1捆有10根,这里有10捆,也就是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不知道。师介绍:10个十是一百。2.探究100的读法、写法。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9颗珠子,个位上也拨9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你会写吗?预设:99。师:那我在个位上再加1颗珠子,现在个位有几颗珠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办?预设1:个位有10颗珠子,可以把个位的10颗珠子去掉,直接在十位增加1颗珠子。预设2:那现在十位也有10颗珠子了,可是这里只有个位和十位,怎么办呢?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趁机拿出带有百位的计数器,引导学生认识百位,并告知学生,当十位上有10颗珠子的时候,可以把十位上的10颗珠子去掉,在百位上拨1颗珠子就可以了。师:百位上的这1颗珠子表示多少?预设:表示1个百。师:那现在这个计数器表示的数,你会写、会读了吗?预设:百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一个百,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一颗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师:100和10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比,发现:100和10都是用1和0来表示,不同的是10的“1”在十位上,100的“1”在百位上。3.归纳总结。师:仔细观察计数器,说一说,从右边起分别是哪些数位?预设: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结合上节课的读数、写数活动,说一说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顾、发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师小结:有了个位、十位,再加上百位,就可以用0~9表示更多的数了。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100的认读写99添1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 比较大小(2)【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比较活动,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等语言进一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在借助数轴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3.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培养数感和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等语言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比一比,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回答。师:你能把87、31、25、99这几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学生初步思考。二、探究新知1.填一填,比一比。师:观察数轴,你能发现什么?预设: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师:想一想,这4个数分别对应的是哪个框框?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呈现完整答案。师:现在你们会把这4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吗?请你们完成书本例6中的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2.说一说。师:谁能用“大得多”“大一些”说一说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预设1: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预设2:99比25大得多,99比87大一些。……师:任选两个数,试着用“小得多”“小一些”说一说。预设1:31比99小得多,87比99小一些。预设2:25比87小得多,25比31小一些。……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描述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描述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三、快乐应用1.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苹果比茄子( ),茄子比苹果( ),苹果比南瓜( ),南瓜比苹果( )。2.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3.选一选,比一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比50大得多,( )比50小一些,( )比50小得多,( )比50大一些。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比较大小(2)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99比25大得多,99比87大一些。31比99小得多,87比99小一些。25比87小得多,25比31小一些。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课时 比较大小(1)【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2.能通过直观操作等方式外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数学表达能力。3.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难点: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小女孩有42颗糖,小男孩有37颗糖。师:他们两个人谁的糖多?预设:小女孩的多。(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出小女孩的糖多。)师:这里要比较两个人谁的糖多,实际上是比较什么?预设:比较42和37的大小。二、探究新知1.比较42和37的大小。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请你们想办法比一比,并与同伴交流。学生尝试比较,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预设1:我们可以借助百数表比较。42在40的后面,37在40的前面,所以42大于37。预设2:也可以摆小棒比较。42是4捆多2根,37是3捆多7根,所以42大于37。预设3:只看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42十位上的数是4,37十位上的数是3,4大于3,所以42大于37。师:这种方法不用看个位吗?预设:42里有4个十,37里只有3个十,4个十比3个十多1个十,这1个十比7个一还多,所以只看十位就可以了。师:大家听明白了吗?预设:明白了。2.比较23和25的大小。师:这两个数你会比较吗?预设:它们十位上的数相同,怎样比呢?师:两人一组,一人在计数器上拨出23,另一人在计数器上拨出25,然后试着比一比。学生按要求开展小组活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举手上台展示,并讲解过程:十位上的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的数。23个位上的数是3,25个位上的数是5,3小于5,所以23小于25。3.归纳总结。师:结合刚才的比较过程,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2.企鹅寄冰,帮企鹅把冰块放进正确的保温箱。(填数)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比较大小(1)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在“摆一摆,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感悟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数位,体会位值制。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初步的推理意识。3.在自主探索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感悟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数位,体会位值制。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这是什么?预设:数位表。(有些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告知即可。)师:请你用1个 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你摆出的数是多少。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开始操作,并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说你能摆出几个?这些数分别是多少?预设:我摆了2个数,分别是1和10。师:用1个 怎么能摆出2个不同的数?预设:当这1个 摆在个位上时,表示1个一,也就是1;当这1个 摆在十位上时,就表示1个十,也就是10。师小结:是的,同样是1个 ,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代表的数也就不一样。二、探究新知1.用2个 摆数,进一步感受位值思想。师:先想一想,然后动手摆一摆。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完成的记录单:2.用3个 摆数,感受有序思考。师:摆一摆,并将摆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如果有这种类似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追问:全摆出来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有遗漏。)预设2:预设3:预设4: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用3个 能摆出4个不同的数。请大家观察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交换圆片的位置,即按组摆,还是按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摆,这样看起来都比较整齐,而且不会重复、遗漏。3.发现规律,解决问题。(1)发现规律。师:想一想,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然后动手摆一摆,并将所有可以表示的数记录在学习单上。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呈现记录结果:……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摆数活动,完成这张表格。学生完成表格,并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呈现完整表格:师: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组成的数的个数比 的个数多1;组成的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正好是 的个数。(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师: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 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吗?预设:10个不同的数,分别是9,18,27,36,45,54,63,72,81,90。三、快乐应用1.这些数可以用几个 表示出来?17 26 35 44 53 62 712.一个数是用7个 摆出来的,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1,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摆一摆,想一想组成的数的个数比 的个数多1;组成的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正好是 的个数。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会数99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数小棒、数方块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体会十进制关系。3.能够运用数进行交流,培养对数的情感,逐步发展数感。【重点难点】重点:会数99以内的数,并掌握这些数的组成。难点:会数“拐弯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你能从1数到20吗?学生集体数数。师:你会填吗?学生举手发言。二、探究新知1.借助小棒数一数。【出示教材第24页例1】师: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呢?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小棒,动手试一试吧!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开始数数。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预设:先数出10根,捆成1捆,表示1个十;再数出10根,捆成1捆,现在就有2个十,也就是二十;二十添1是二十一,接着往后数,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九,接下来我不会了。师:二十九添1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预设:二十九添1是三十。二十九是2捆小棒再加9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那这1根与原来的9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又是1个新的“十”,现在一共有3个十,也就是三十。师:谁来接着往后数?预设: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九,三十九添1,是四十;继续往后数,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一共有四十六根小棒。师:大家都是这个结果吗?预设:是的。师:那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预设:4个十和6个一。2.借助小方块数一数。【出示教材第24页“试一试”】师: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拿出准备好的小方块,数一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动手尝试,并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预设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一共有七十个小方块。预设2:这样数太慢了,还容易数错。我们可以把小方块像搭积木一样摞起来,先数出10个,10个一是1个十;接着继续用这种方法数,每数到10个,就再起一摞,一共有7摞,也就是7个十,是七十。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数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十个十个地数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数数、数的组成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10个一是1个十7个十是七十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4课时 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初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2.通过涂色、观察、分析,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培养探究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3.能利用百数表中的规律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难点:初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都有哪些数?预设:3,68,75,43,94,66。师:再和这些数打打招呼吧!预设:太乱了,看不过来。师:同学们也感觉到这些数很乱了吧,为了让他们整齐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小房子,我们一起看一看吧!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简单的排列规律。师:这里有100个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上面的这些数都请到自己的房子里去。师(出示第一组数):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什么特点?预设1:2、4、6、8、10,都是两个两个地往后数的。预设2: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这些数都是双数。师:我们把它们放在第1行,可以吗?预设:可以。师:那放在第一行的哪些格子里呢?预设:从左边开始的第2个格子里放入2,接着空一格再放4,以此类推。在学生说完后,教师用课件呈现下图:师(出示第二组数):这些数又该放在哪儿呢?预设:10的后面是11,11应该放在第2行的第1个格子,然后空一格放13,以此类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呈现下图:师(出示第三组数):有一个数宝宝掉队了,你知道它是谁吗?预设:77。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又该怎么放?预设:这些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这组数的第1个数是22,应该放在第3行的第2个格子里,其他数依次往下斜着放进去,记得把77的位置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呈现下图:师(出示第四组数):这些数又该怎样放?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预设:这组数的第1个数是28,我从22这里往后数,先确定28的位置,其他的就都知道了。在学生说完后,教师用课件呈现下图:2.填百数表,进一步探究数的排列规律。师:现在请你们按照数的顺序,把其他的数宝宝也安置到书本第32页例4的空房子里吧!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32页例4的填空,并与同伴交换检查。师:大家填完了吗?一共有多少个数?预设:100个数。师介绍:这个就是百数表。师:现在请你们将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数涂上颜色。师:看十位是3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除了30,都在同一行。预设2:这一行,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师:看个位是3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个位是3的数都在第3列。预设2:十位上的数从上往下依次多1,这一列的数就依次多10。师:看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除了100,都是斜着排列的。预设2:在这些数中,后一个数的十位和个位都比前一个数多1,也就是多11。师:现在请你们自由观察,看看你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学生自由观察,然后举手发言:预设1:横着看:第2行的前9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9个数十位上都是2……预设2:竖着看:第1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数的顺序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在充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快速地写出相应减法算式的结果。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难点:初步体会相同计数单位的加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一说?学生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37页例7】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要求一共有多少本。师:怎样列式呢?预设:要求一共有多少本,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0+20或20+10。师:你会计算吗?可以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哟!学生动手尝试,然后举手汇报: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又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所以20+10=30。师:那这两道算式你会计算吗?想办法算一算,说一说。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我借助计数器拨了拨。“30-20”就是3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1个十,就是10;“30-10”就是3个十减去1个十,还剩2个十,就是20。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20=30,所以30-20=10,30-10=20。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如果有学生对第一种方法不理解,教师要借助计数器再次讲解。)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37页例8】师:仔细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又该怎样列式呢?预设:左边有30本,右边有2本,要求一共有多少本,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0+2或2+30。师:这两道算式和例7的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这里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师:大家会计算吗?试着拨一拨,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汇报: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所以30+2=32;又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所以2+30=32。师:你会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我用计数器拨了下。“32-2”就是3个十和2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3个十,也就是30;“32-30”就是3个十和2个一减去3个十,还剩2个一,也就是2。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0+2=32,所以32-2=30,32-30=2。师:大家都会了吗?(如果有学生不明白,教师要及时讲解。)三、快乐应用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2.在○里填上“>”“<”或“=”。40+10○45 73-3○70 22○50-3092-2○20 8+40○84 80○87-73.有40只猴子。饲养员准备了多少根香蕉?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10+20=30 30+2=3220+10=30 2+30=3230-20=10 32-2=3030-10=20 32-30=2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2课时 数的读写【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数纽扣,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2.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读、写这些数。3.会用小棒、计数器等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进一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读、写这些数。难点:理解数位上的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瞧!这是什么?预设:这是大熊猫。师:是的,这是一位小朋友用纽扣制作的创意画。现在请你们估一估有多少粒纽扣。预设1:这里的纽扣有三种颜色,白色的都比二十多,总数肯定比二十多。预设2:我猜有六十粒。……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26页例2】1.通过数数,引出读、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师: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请你们先数一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在书本上数纽扣数,然后举手汇报:一横排有10粒,也就是1个十,白色纽扣有2个横排,就是2个十,再加单独的7粒,就是二十七粒;绿色纽扣有3个横排,也就是3个十,再加单独的3粒,就是三十三粒;黑色纽扣有4个横排,也就是4个十,是四十粒。师:大家有不一样的结果吗?预设:没有。师:那我们可以怎样表示数的结果呢?学生思考。2.探究两位数的读法、写法。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再在计数器上试着拨出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二十七粒的?预设:我在左边摆2捆小棒,右边摆7根小棒,2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七;因为二十七里面有2个十和7个一,所以我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拨7颗珠子。师:这个数你们会写、会读吗?预设:先在十位上写2,再在个位上写7,这个数写作:27;读作:二十七。师:那三十三粒你们是怎样表示的?预设:我用3捆小棒,再加3根表示三十三,三十三里面有3个十和3个一,所以我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也拨3颗珠子。师: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预设:写作:33;读作:三十三。师: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预设:不一样,虽然都是“3”,但是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师:最后一个四十粒你们又是怎样表示的?预设:用4捆小棒表示,刚好4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珠子就可以了。师:这个数你们会写、会读吗?预设:写作:40;读作:四十。师:回顾写数、读数的过程,说一说怎样读、写两位数。预设1: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写“0”。预设2: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三、快乐应用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数的读写2个十 7个一 三个十 三个一 四个十写作: 27 33 40读作:二十七 三十三 四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摆一摆,想一想.docx 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docx 第2课时 数的读写.docx 第3课时 100的认读写.docx 第4课时 数的顺序.docx 第5课时 比较大小(1).docx 第6课时 比较大小(2).docx 第7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