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解释折线统计图表达的意义。 2.通过观察、对比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功能,能描述、分析数据,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预判和预测。 3.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感悟现实生活中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游戏引入,关注重点。 充分调取学生的原认知。 一、游戏导入 出示几个点,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你的所见,又想到了些什么? 一、发现问题 预设1:我看到了一些点,他们可能能连出一个图形。 预设2:这些点能连成一条曲线,就像折线统计图里的折线一样。 预设3:我看这些小点就像一个扫把,还像北斗七星。
通过不断增加学生所需信息,在学生想象的过程,培养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通过发现、比较、分析,自主建立对折线统计图的认知。 二、引导合作 活动一:关注纵轴和横轴含义。 如果我们再给这幅图加些素材(出示横轴和纵轴)。 这时候,你觉得这些点会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问题 活动一:根据横轴和纵轴的标注,猜测各“点”所表示的意义。 预设1: 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支数。所以这些点表示的就是某一类比赛,在不同的年份里,各有多少队伍获奖。 预设2: 这些点表示某一年参赛队伍的支数。
活动二:进一步明确各点的含义。 如果可以参考的信息更多一些,你对这些点的认识会不会更清晰呢? 来,仔细看,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统计数据 现在你能具体说说每个点表示的意思吗?并说明这样判断的理由? 活动二:进一步明确各点的含义。 预设:左边第一个点表示2006年有426支参赛队伍。因为它对应着横轴上的2006年,说明这是2006年的数据;向左看,它对应着纵轴上的420和430之间,靠近430的位置,同时点上标着426,说明这是426支队伍。 预设2:每个点的数据,横向对应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纵向对应横轴,就能确定这是哪一年的参赛队伍数量。
通过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主动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活动三:条形和折线统计图对比分析。 这里的每个点,都表示着数据的多少,其实他们的背后还蕴藏着很多的含义。 现在这个图很丰富!有横轴、纵轴,有数据、有点,那你有没有觉得他和你见过的什么统计图有相似之处呢? 请问,折线在哪呢?你能画一画吗? 活动三:对比分析中发现。 预设1:折线统计图。 如果把这些点连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折线统计图。(同步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连线)
现在对比一下我们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很密切的联系呢!但是条形统计图我们之前学过,可是折线没有学过啊!今天我们就好好来研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题) 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有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它有什么优势呢? 预设2:条形统计图 我想到了条形统计图,这几个点就是条形统计图的最高点。(根据学生描述,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预设1:折线统计图绘制起来比较容易。 预设2:折线统计图是将每个点连接成一条折线。 预设3:看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预设4: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容易地看出数据发展变化的趋势。
通过局部分析、整体分析、原因分析等,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更加合理的预测做好准备。 活动四:学会识图。 大家发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的这幅大家合力绘制的折线统计图,2006年—2007年参赛队伍支数有什么变化吗? 那我们猜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2007年—2008年参赛队伍的支数有什么变化?又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想法有道理吗?我们来看一则消息吧,可能大家会有自己的结论。 出示消息:“2007年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在北京举办。新松机器人能源装备总经理李庆杰在发言时表示,现在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认为,中国在这两三年内,由原来的几十家机器人公司现在发展到千亿家的机器人公司。 看来因为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机器人竞赛活动受到国家、学校、家长的重视,参赛队伍才会节节上升,原来数据的背后是真实的现实生活。 活动四:对比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预设1:2006年—2007年参赛队伍的支数下降了。 预设1:可能是取得的成绩不好,打消了参赛积极性。 预设2:可能是妈妈觉得耽误学习,所以就不要自己的孩子参加比赛了。 预设3:可能是学校没有开设兴趣课,所以同学不积极了。 预设1:参赛队伍支数直线上升。 预设2:参赛队伍突然有飙升的阶段。 预设3:可能国家科技发展有关,科技发展了,机器人(项目)也随着发展。 预设4:可能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了,有资金来进行(机器人)项目,参赛队伍就又多了。
我们继续往后看,你有哪些发现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吧。 看来,通过这些线可以帮助我们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预设1: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下降;2009年到2010年是上升的。 预设2:2007年到2008年是上升,2009年到2010年也是上升的。但是2007年到2008年上升得更快。 因为他的数值差距更大,上升的角度陡一点。
通过识图预测趋势,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养成“数据说话”的思维和行动自觉。 活动五:判断趋势。 1.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你估一估,2014年会有多少只参赛队伍呢? 虽然大家猜测的数据不同,但是我们发现从2006年起,虽然参加机器人竞赛的人数有波动,但是它变化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2014年人数是继续增长的。 2.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预测出2014年参加比赛的队伍是590支,这有什么用呢? 是的,通过分析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可以有助于我们形成相对准确的决策,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你们发现了吗? 活动五:猜测变化,预测趋势。 1.预设1:可能有570支。我是通过线段的倾斜度来猜测的。 预设2:可能有589支。因为从2011年的489起,每一年就增加10支、20支、30支队伍,所以2014年应该大约增加40支队伍,可能是589支。 2.预设1: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赛用的材料。 预设2:可以准备更大的比赛场地。 预设3:可以准备更多的食物和水。 预设4:可以准备更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这样活动会搞得更好。
拓宽对折线统计图的认知 三、辅导练习 1.基础练习 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 2.变式练习 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看出天气的变化趋势。那猜猜看,哪幅图可能是一周内的日均气温统计呢? 哪幅图可能是一周内的日均气温统计  既然大家都觉得B、C这两幅图是表示一年的气温,那你认为哪幅图可能是昆明的月气温统计。 昆明市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属于北纬亚热带,但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三、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预设1:心电图。 通过线条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监测我们的心脏跳动情况,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设2:股票走势图。 通过股票的上升与下跌,帮人们分析什么时候可以买进和抛出。 预设3:天气变化图。 2.变式练习 预设1:我觉得是A市。因为B市一周内最低气温是8摄氏度,最高气温是21摄氏度。相差十几度不太合理。 预设2:我觉得是A市,因为问题问得是一周内的日均气温统计表。B市和C市横轴都是表示的一年的气温。 预设:我觉得是B市,因为昆明特别适合居住,气温变化不大。有着“四季如春”的美誉。
自主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3.提升练习 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呢? 这幅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如果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小明住在乙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甲地旅游,你认为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3.提升练习 预设1:这上面有两个城市的气温统计,有些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只要把图例标注清楚,就能清楚地看清楚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 预设2:我发现甲地气温变化比较明显,乙地就比较平缓,四季如春。 预设:适合在甲地种植。 预设:需要准备一些厚衣物,因为“十一”的时候甲地比乙地气温低不少。
四、引导反思 我们继续看,现在图中没有数,但有形、有趋势,趋势里面有故事。谁能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它要讲一件什么事呢? 待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条线会怎样? 同学们,折线统计图里有数量、有变化、有趋势,趋势里面也有故事。这,就是我们数学课的魅力,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魅力。 四、提升问题 预设1:我觉得是气温的变化,冬天来了,气温越来越低了。 预设2:我看到了资源的减少。 预设3:我看到了珍稀动物越来越少了。 ……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