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人计数(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古人计数(二)》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0以内数与加法
《古人计数(二)》
《古人计数(二)》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教材为认识11~20各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数学上常用的工具计数器,从而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出要求的数,理解十位和个位上数的意义,明确十位上一个算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一个算珠表示1个一。借助直尺帮助学生了解2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观察规律比较大小。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计数器表示出20以内各数,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1.结合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计数器,进一步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用计数器拨数。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学习活动,明确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认识计数器,会用计数器表示数。
难点:理解十位个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确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古人的计数方法,图中古人有11条鱼,怎样用小棒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
出示古人计数(二)的情境图,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学生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明确古人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计数,并知道10个一可以用1个十来表示,这样很方便,从而引出主题,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一摆,认一认
师:用两块大小一样的石头能表示11吗?想一想。
学生独自思考,小组互相交流。
生1:不能。两块石头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可以表示为2个一即2,也可以表示为2个十即20。
生2:能。我在石头上标上10和1,1个十,1个一,就是11。
师小结:两块石头所表示的意义相同,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明确地告诉别人每个石头表示的是几,我们可以在石头上写上数字,表示清楚每个石头所代表的数量。
师: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数。
出示计数器: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数器,仔细观察并拨出11。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
师:我们认识了计数器,知道了在计数器上十位上1个算珠代表1个十,个位上1个算珠代表1个一,我们在拨11时,只需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算珠,个位上也拨1个算珠。
师小结: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算珠就代表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算珠就代表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学具,充分认识计数器,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意义,从而很好地理解并动手在计数器上拨出数,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效果评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摆放的结果和形式,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二:拨一拨,说一说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在计数器上拨出0,9,10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动手操作。
生1:0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十位和个位都没有算珠。
生2:9表示9个一,直接在个位上拨9个算珠,十位上没有算珠。
生3:10十位上有1个算珠,个位上没有算珠。
师:0,9,10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0,9都是一位数,10是两位数。
师:根据计数器,直接写出各数和算式的答案。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动手操作。
生1:10的十位是1,个位是1,所以十位拨1个算珠,个位拨1个算珠,即10+1=11;
生2:19的十位是1,个位是9,所以十位拨1个算珠,个位拨9个算珠,即10+9=19;
生3:20的十位是2,个位是0,所以十位拨2个算珠,个位没有算珠,即10+10=20。
师:拨数和写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当个位上没有算珠,一定要写0占位。
师:请同学们继续用计数器拨出12,13,10,归纳拨数和写数的方法。
生1:拨数时,只要看个位和十位分别是几就拨几。
生2: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拨一拨,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计数器,明确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效果评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拨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
活动三:读一读,比一比
师:观察尺子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的学具,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并说一说。
生:从左往右看,数依次增加。从右往左看,数依次减小。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比一比,说一说在○内添上“<”、“>”或“=”。
生1:12比10大,10比9大,12比9大。
生2:12,13,14,12比14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我们总结出的规律,从而很好地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从而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效果评价:通过比较大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从而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明白知识的延伸。
巩固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教材习题】
1.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2.说一说。
3.看一看,填一填。
4.在○里填上“>”“<”或“=”。
5.想一想,在下面的( )里填一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计数器,明确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的算珠所代表的意义。并知道2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效果评价:根据不同难度的题挑选不同的学生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演练】
用3颗算珠可以拨出哪些数呢?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在认识计数器时,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计数器拨数?
我们怎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课后实践
综合实践:与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并说一说每个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计数器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和数位的概念。
效果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活动,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