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统计(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1 统计(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1 统计
教学目标 1.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做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形成数据意识。
教学 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2.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 整理的相关信息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生通过对所学旧知的整体回顾,从而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就需要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会应用统计知识?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今天我们就针对“统计与概率”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 一、发现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明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事情。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 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二、引导合作 1.统计与可能性。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原来学过的统计知识,尽可能地将预设的情况都梳理出来,适时提醒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2.统计图特点。 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师总结板书: 【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3.调查统计。 (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总结: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进行调查,确定数据的记录方法。 ⑤分类整理数据,绘制统计表、统计图。 ⑥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2)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 二、探究问题 1.活动一: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预设: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知道用来描述数据的常用统计量是平均数。 会判断生活中某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活动二: 合作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完善,汇报交流。 预设1: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预设2: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预设3: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3.活动三: 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①确定主题和数据。 ②设计调查表。 ③确定调查方法。 ④进行调查记录。 ⑤绘制统计图表。 ⑥分析数据,做出预测 (2)合作要求: 可以参照教材第95页表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
用统计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4.(1)六(1)班的男生人数是22人,女生人数是18人。 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画出统计表或者统计图? 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或统计表来表示上面的数据呢?你是怎样考虑的? 画统计表、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数据信息: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信息。足球:男生12人,女生3人;跳绳:男生2人,女生6人;乒乓球:男生5人,女生5人;其他:男生3人,女生4人。 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分组合作制图表。 得到如下三个图表(教师出示课件图片) 性别男生女生合计人数221840
画扇形统计图前我们要做什么工作? 4.活动四: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1:六(1)班男、女生的调查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制作统计表的时候一定注意标全项目。 也可以制成扇形统计图,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男、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还能反映出男、女生的人数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预设2: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数据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最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的人数各有多少。 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每人选择一种制图,小组长进行评价指导。 性别男生女生合计人数221840
求出每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画扇形统计图。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3)分析统计图。 小组合作制图后分析制图情况,并根据制图情况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根据以上统计图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②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③解决教材第96页例5。 5.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六(1)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m1.401.431.461.491.521.551.58人数135101263
体重/kg30333639424548人数245121043
(1)六(1)班大部分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 ①可以看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最喜欢足球的男生人数比全体男生人数的50%还多。最喜欢乒乓球的男、女生人数一样多。 从统计表中可知男生比女生多4人,从条形统计图中可知这是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最喜欢足球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9人,最喜欢跳绳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 ②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测量、从各种媒体中收集现成的数据,在各种统计公报中收集现成的统计图。 5.活动五: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 预设:学生的身高最低是1.40m,只有1人;最高是1.58m,有3人;身高1.52m的人数最多。 体重最轻的是30kg,有2人;体重最重的是48kg,有3人;体重39kg的人数最多。 小组汇报。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2)六(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分别是多少? (3)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kg以及上的可能性大? 小组合作讨论。 ①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 ②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小组汇报。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地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因此平均数能较充分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小结:在生活中可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0×2+33×4+36×5+39×12+42×10+45×4+48×3)÷ (2+4+5+12+10+4+3) =39.6(kg)。 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因为平均数与全班每位同学都有关系,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39kg及以上体重的同学较多。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 三、辅导练习 1.基础练习 (1)在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3cm长的直条表示8t,那么4.5cm长的直条表示(  )t,(   )cm长的直条表示20t。 (2)表示学校图书室各类藏书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3)表示电器商场去年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的销售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三、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预设: (1)12 7.5 (2)扇形 (3)条形
巩固对各类统计图的意义的理解。  (4)如图所示为阳光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 ①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②六年级一共有(   )人。 ③最喜欢跑步的比最喜欢踢球的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变式练习 (1)如图是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 ①王越家旅行共行驶了(  )千米。 ②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③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4)①跑步 ②200 ③(34%-28%)÷28%≈21.4% 2.变式练习 预设: (1)①360 ②6 1 ③72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在学校“庆六一”艺术节活动中,七位评委给一位参赛选手的打分如下:9.4、9.7、9.8、8.9、9.1、8.9、8.6。如果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来计算,平均分是多少?你认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提升练习 红星小学南校区和北校区六个年级学生人数如下: (1)比较红星小学南、北校区中,各个年级学生人数,其中最多的有(  )人,红星小学(  )年级学生最少。 (2)红星小学的南校区,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 (3)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师活动:详解 (1)106+86=192(人),99+82=181(人),98+81=179(人),87+67= 154(人),110+84=194(人),100+ 80=180(人),194>192>181>180> 179>154,比较红星小学南、北校区中,各个年级学生人数,其中最多的有194人。红星小学四年级学生最少。 (2)去掉一个最高分9.8,去掉一个最低分8.6。 平均分是: (9.4+9.7+8.9+9.1+8.9)÷5 =46÷5=9.2(分) 有道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使结果更合理。 3.提升练习 预设: (1)194人;四 (2)100人 (3)南校区比北校区人多。(答案不唯一)
 (2)(106+99+98+87+110+100)÷6=100(人) 红星小学的南校区,平均每个年级有100人。 (3)南校区比北校区人多。
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汇总和巩固。 四、引导反思 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可以先在小组内商讨,解决不了的可以告诉老师一起解决。 四、提升问题 预设:进一步掌握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