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4 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正确区分“进一”“去尾”两种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继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重难点 1.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教学准备 课件。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烘焙校本课程,准备做22块蛋黄酥,要装到盒子里,每个盒子最多装4块,他们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1.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圈画关键信息。 2.引导学生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 一、发现问题 活动一:圈画关键信息。 预设1:一共22块蛋黄酥。 预设2:每个盒子最多装4块。 预设3: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 活动二:“最多”“至少”是什么意思? 预设1:一盒只能装4块。 预设2:“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在自主探究中通过多种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进一法”;在回顾反思中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引导合作 1.引导学生尝试用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二、探究问题 活动一:“进一法”解决问题。 预设1:画一画。 预设2:写一写。 用数字表示:4、4、4、4、4、2,至少需要准备5+1=6(个)盒子。 预设3:算一算。 22÷4=5(个)……2(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续深化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去尾法”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模型思想。 在对比、思考的过程中,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进一”“去尾”的本质意义。 2.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1)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但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2)怎样列式计算? (3)这里的22、4、5、20、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分别是什么? 引导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见有剩余的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时候需要给商再加上1,这样的方法就叫作“进一法”。 (4)如何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引导小结: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查。 3.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不同取舍情况。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多少个? (1)“最多能买多少个”实际是求什么? (2)题目中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3)该怎样列式计算? 引导小结:在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有时候余数需要舍去,这样的方法就叫作“去尾法”。 4.引导对比、归纳、思考。 对比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小结:在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对于余数的取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活动二:对比、思考。 预设1:表示的含义相同。都是求22里面有几个4,还多出2块,应该再准备一个盒子。 预设2: 5+1=6(个) 预设3:这里22表示一共有22块,4表示每4块装一盒,5表示可以装满5个盒子,2表示还剩余2块,还需要1个盒子。 预设4:利用乘法验证:每个盒子最多装4块,5个盒子最多装20块,6个盒子肯定能装22块。 活动三:“去尾法”解决问题。 预设1:10里面有几个3。 预设2:10÷3=3(个)……1(元) 最多能买3个。 预设3:最多只能买3个,因为1元不够买一个面包。 活动四:对比、归纳、思考。 预设1:都是用除法来计算。 预设2:都是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预设3:第一个问题的余数需要再装一盒,也就是商要加1。第二个问题的余数要舍去,因为1元不够买一个面包。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引导学生创编故事。 (1)请创编一个用“进一法”解决的应用问题。 (2)请创编一个用“去尾法”解决的应用问题。 活动五:创编故事。 预设1:有25箱苹果,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呢? 预设2:一本儿童读物4元,红红带了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儿童读物? ……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辅导练习 1.基础练习 想一想,算一算。 50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盒。如果把这些乒乓球全部装入盒子中,那么至少需要装多少盒? (1)解决这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计算? (3)算式中的50、6、8、2表示什么意思? (4)至少可以装几盒? (5)这道题属于哪一类问题? 2.变式练习 想一想,算一算。 妈妈用70元钱买8元一本的笔记本,最多能买几本?再添几元就能多买一本? (1)解决这个问题,实际就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计算? (3)题目中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4)再添几元就能多买一本? 三、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预设1:50里面有几个6。 预设2:50÷6=8(个)……2(个) 8+1=9(盒) 预设3:50表示一共50个乒乓球,6表示每6个一盒,8表示可以装8盒,2表示还剩下2个。 预设4:因为全部装入盒子,所以至少可以装9盒。 预设5:“进一法”问题。 2.变式练习 预设1:70里面有几个8。 预设2: 70÷8=8(本)……6(元) 预设3:最多可以买8本,因为还剩下6元,不够买一本。 预设4:一本笔记本8元,还剩下6元,8-6=2(元),再添2元就可以多买一本。3.提升练习 说一说,算一算。 盒子里的糖果在20~30块之间,平均分给4人或6人,都多3块,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1)辅导学生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两道算式。 (2)辅导学生从21开始列举,依次试商。 (3)辅导学生尝试利用乘法口诀求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3.提升练习 预设1: 根据题意列算式。 ( )÷4=?……3 ( )÷6=?……3 预设2: 从21开始逐一列举。 (23)÷4=5……3 (23)÷6=3……5 上面算式的余数与题目不同,所以不符合要求。 (27)÷4=6……3 (27)÷6=4……3 符合要求,所以一共有27块糖果。 预设3:利用转换思想,先转化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两个除数分别是4和6,利用乘法口诀4×6=24(块),然后加上多的3块,一共24+3=27(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引导反思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法,促进素养的提升。 2.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算一算。 四、提升问题 活动一: 预设1:我学会了用画图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 预设2:我知道了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对于余数的取舍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选择。 活动二:说一说,算一算。 预设1:一共有37块橡皮,最多每5块装一盒,至少可以装几个盒? 37÷5=7(个)……2(块) 7+1=8(个) 预设2:一共有17元钱,每把尺子2元,最多可以买几把尺子? 17÷2=8(把)……1(元)板书设计 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 22÷4=5(个)……2(块) 5+1=6(个) 口答:他们至少要准备6个盒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