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案)(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案)(4份)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笔算加法
第1课时 笔算加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以及第59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现实背景,发现并提出与之有关的加法数学问题,培养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借助直观学具,迁移100以内数的意义及口算加法的学习经验,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操作、交流、观察等过程,沟通口算和笔算的联系,感悟计算过程本质上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及推理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难点:沟通口算和笔算的联系,感悟计算过程本质上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红星小学的老师们正组织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国家博物馆呢!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每个班级的人数,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2人,一(3)班有37人,一(4)班有34人。
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预设1:一(1)班和一(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预设2:一(1)班和一(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57页例1】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师:要求这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35+32。
2.自主探究,分享交流口算方法。
师: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动手摆一摆,写一写,然后举手汇报:
师: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吗?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要记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3.学习笔算方法。
师:这个口算的过程也可以用竖式表示。
师:你知道为什么5和2、3和3要对齐吗?
预设:几个一和几个一对齐,几个十和几个十对齐。
师:说得真好!这其实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接下来该怎样写呢?你们能结合口算过程试着写一写吗?
学生初步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作品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写吗?
预设:“7”表示5+2的和是7,“60”表示30+30的和是60,再把7和60加起来,结果就是67。
师:大家都听懂了吗?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吗?
预设:我与这种方法不一样,我是直接把6写在十位上的。因为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个十加3个十就是6个十,也就是60,所以直接在十位上写6就可以了。
在学生展示了这种方法后,教师介绍这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简便写法,并再次利用课件演示竖式过程。
师:刚才我们都是从个位算起的,想一想,可以先从十位算起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计算,发现从十位算起与从个位算起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快乐应用
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1题的部分题。
2. 14+31= 58+20= 25+34=
3.小青蛙跳荷叶。(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笔算加法(1)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笔算加法
第2课时 笔算加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探索、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直观学具,感受“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满十进一”的过程,感悟数与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二者的一致性。
3.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概括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升总结归纳能力和运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难点:感悟数与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二者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第1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第2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58页例2】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师:要求这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35+37。
(2)自主探究,分享交流口算方法。
师: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动手摆一摆,写一写,然后举手汇报:5个一加7个一是12个一,12个一可以看成是1个十和2个一组成;3个十加3个十就是6个十,再加上“新”的1个十,就是7个十,7个十与单独的2个一合起来就是72。口算时,先算5+7=12,再算30+30=60,最后算60+12=72。
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要及时讲解、疏导。)
(3)学习笔算方法。
师:这个过程也可以用竖式表示,大家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观察。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竖式过程?
学生上台展示并结合口算过程进行讲解: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的5加7,结果是12,写在横线的下面,要注意“1”写在十位上,“2”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的3加3,其实也就是30加30,结果是60,要注意“6”写在十位上,“0”写在个位上;最后算12加60,结果是72。
师: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吗?
预设: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这个“1”写在37的“3”的右下角,要写小一点,并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写“2”;十位上3加3得6,再加上进位的“1”,就是7,这里的7表示7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7,最后得数就是72。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这种方法,教师直接介绍并利用课件演示竖式过程。)
师:刚才我们都是从个位算起的,想一想,如果先从十位算起,会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并计算,然后举手汇报遇到的问题:
预设1: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已经计算了,这时还要再算一遍。
预设2:这种很容易漏算,会导致结果出错。
师:说得非常好,列竖式计算时,从个位算起更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2.迁移类推,加深理解。
【出示教材第59页“试一试”】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吗?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提问:第一道题中,6加4得10,该怎样写?第二道题中,9应该与几对齐,为什么?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完成竖式计算,然后举手汇报过程:
3.归纳一般方法。
师:结合这些竖式计算过程讨论一下,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出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快乐应用
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1题的部分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笔算加法(2)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2.笔算减法
第2课时 笔算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理解100以内其他特殊类型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发展推理意识。
3.在讨论、交流中,概括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培养归纳意识,提升运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归纳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列竖式算一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62页例2】
师:这道题与前面的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这里的被减数是整十数。
师:那这种题你会计算吗?列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计算过程。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过程?
学生举手上台展示,并讲解过程:相同数位对齐,个位0减2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2,得数是8;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5减3,得数是2。
师: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有学生存在疑问,教师要及时答疑解惑。)
2.迁移类推,加深理解。
【出示教材第63页“试一试”】
师:谁愿意上来列竖式算一算?
学生举手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师:大家都做完了吗?现在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讲一讲他们的竖式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对照着看一看自己的竖式与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1:相同数位对齐,将8与53的“3”对齐,个位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现在个位要算13减8,得数是5;十位退1后,变成了4,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预设2: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7减1得6;再算十位,4减4,得0。
师:大家都是这样算的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第二个竖式中,4减4得0,0是不用写的,因为“06”不是一个数,最后结果是6。
3.归纳一般方法。
师:结合这些竖式计算过程讨论一下,100以内的笔算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出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快乐应用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3题。
2.*下面各种水果分别代表数字几?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笔算减法(2)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2.笔算减法
第1课时 笔算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借助直观学具,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发展初步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2.在动手操作、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主动迁移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初步的推理意识。
3.能结合拆小棒的过程,清晰地表述竖式计算过程,发展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巴车过来了,一年级的小朋友马上要坐车去国家博物馆了。但他们在安排座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62页例1】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师:一(1)班同学上车后,这辆车还可以再坐多少人呢?你是怎样想的?又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一(1)班有35人就需要35个座位,而这辆车最多可坐52名乘客,要求“还可以再坐多少人”,就是用可以坐的座位数减去一(1)班同学要坐的座位数,也就是52-35。
2.探究52-35的笔算方法。
师: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
学生尝试口算,发现不能直接算出。
师:请你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试着列竖式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小棒操作的?
预设:2根减5根不够,拿出1捆打开变成10根,与这2根合起来是12根,用这12根减5根还剩7根;原来的5捆变成了4捆,从这4捆里减去3捆,还剩1捆;这剩下的1捆与刚才剩下的7根合起来就是17。
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的竖式没有写完,现在我们结合摆小棒的过程一起来完成竖式计算。
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2减5不够减,怎么办?
预设:摆小棒的时候,我们是从5捆小棒里拿出1捆拆开变成了10根,这10根和2根合起来去减的5,所以当2减5不够减时,我们也可以从十位退1。
师:十位退1是多少?接下来是用多少减5呢?
预设:十位退1是10,10加2得12,用12减5得7,7要写在个位上。
师:现在十位上的数变成了多少?
预设:5个十退了1个十给个位,就还剩4个十。
师:接下来你们会算了吗?
预设:4减3得1,1要写在十位上,最后结果是17。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后,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简洁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是从个位算起的,想一想,从十位算起方便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从十位算起,发现:从个位算起更加方便,而且答案不容易错。
三、快乐应用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2. 47-32= 63-27= 85-29=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笔算减法(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