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8例1【教材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的两种形式,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并会运用“鸽巢问题”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情分析】在数学上有一类问题是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比如367个人至少有2个人是在同一天过生日,这类问题它所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对抽屉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难点:理解“总有”“至少”,构建“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切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请4位同学上黑板从1到3这三个数据任意写下一个数据。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喜欢的数据。师预测:至少有一个数据被2位或者2位以上的同学写了。我能预测到这个结论,是因为这个游戏里隐藏了一个数学问题-------鸽巢问题。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呈现问题,初步感知(列举法)1、师: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你们会摆吗?待学生回答后,提升问题难度。2、是的,这个问题很简单,那我加大点难度有信心来挑战吗?(课件出示)①生读题感知问题②出示关键词并进行理解板书:总有1个 至少 “总有”什么意思?“至少”呢?谁来说说看?待学生回答后,提出要求。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这个结论。③学生汇报学生甲:我认为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学生乙:我认为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1支铅笔④验证结论师:你是怎么摆的?板书学生放的方法。(4 0 0)、(3 1 0)、(2 2 0)、(2 1 1)、(1 2 1)学生整理汇报追问:(2 1 1)和(1 2 1)是一种放法还是两种放法?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师小结:我们关注的应该是笔筒放笔的数量,与放笔的顺序无关,(2 1 1)和(1 2 1)属于同一种。师:你认为至少放进1支,说说你的观点。学生可能会说:放笔最少那的个笔筒里有1支笔。师小结:这种情况没有研究价值,笔筒出现1支的情况总是会存在的。师:观察每一种放的放法有没有一个放笔最多的笔筒?放了几支?在放笔最多的笔筒里放得最少的有几支?(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放笔最多的笔筒,在放笔最多的笔筒里最少的是2支)师生交流中进行板书:总有1个(放得最多的)至少2支(尽可能少放)师:至少2支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看学生汇报小结:是的,至少2支就是最少2支,不能比2支少,但是可以比2支多,3支和4支也是属于至少2支这种情况。在数学上,我们把所有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就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设计意图: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丢掉直观的实物演练,借助数字、符合想象推理完成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点,在讨论、交流学习中达成认识---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三、回归问题 再次感知(假设法)1、探究铅笔放笔筒问题一般性师:通过把4种不同放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发现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如果有许多的笔,你还会把所有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吗?那你还有其它好的办法吗?如果我只找这4种情况中的一种情况,你们觉得是找最有利还是最不利的?为什么学生汇报并说明自己的观点继续追问:要想每个笔筒的笔尽可能少放,那我应该这样放就可以做到每个笔筒的笔都尽肯能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尽量平均分继续追问: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说说具体怎么放?学生可能会说:每个笔筒各放1支笔,这时还剩下1支笔,不管我放到哪个笔筒里,都可以出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2、把问题“模型化”师:这个“平均分”的过程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生汇报老师板书铅笔 笔筒4 ÷ 3 =1……1 1+1=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那如果有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几支铅笔?(2支)如果是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铅笔?(2支)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说一说,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学生归纳总结:只要放进的铅笔数量比笔筒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师:你们可以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吗?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比如:a表是铅笔,b表示笔筒(a比b大1)……小结:笔筒用n表示,铅笔就可以表示成n+1,也就是把n+1支笔放进n个笔筒,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课件出示:设计意图:由课本例题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不管怎样放得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是巧合还是某一类型问题的一般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甚至是更多的铅笔放进更多的笔筒,得到抽屉原理,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3、原型问题提升到同一类型问题课件出示师:这是我们刚才一起研究的3个问题,仔细观察有没有相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交流小结:苹果、铅笔就相当于鸽子,抽屉、笔筒相当于巢,我们可以把这类问题就叫做鸽巢问题,所蕴涵的原理就叫做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还叫狄利克雷原理。学生默读狄利克雷原理。四、练习巩固1、变式练习课件出示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2、提升练习课件出示师:鸽子数量比巢多2的时候,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几只鸽子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填空学生可能会得出:2只鸽子或者3只鸽子师生一起验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释疑:当第一进行平均分以后,还要再次尽量“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既有基础的抽牌猜花色游戏巩固新知,又有变式的练习找“鸽子”数,还有鸽子数比鸽巢数多2的提升练习,牢固掌握“鸽巢原理”,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鸽巢问题简单吗?说说看【板书设计】鸽巢问题(4 0 0) 总有一个(分得最多的) 铅笔 笔筒(3 1 0) 至少2支(尽可能少放) 4 ÷ 3 =1……1 1+1=2(2 1 1) 5 ÷ 4 =1……1 1+1=2(2 2 0) 100 99 n+1 n5÷3=1……21+1=2【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掌握“鸽巢原理”基本原型,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开始,玩猜数字的游戏。随便学生怎么写,至少有一个数据被2位或者2位以上的同学写了,简单的游戏体现了“鸽巢原理”的本质,同时也为学习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做了铺垫。通过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意义。2、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比如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你是怎么摆的?让学生说摆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这么摆?延伸到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等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中掌握“鸽巢原理”,即n+1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是在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时,促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3、整节课下来,感觉思路还是清晰的,学生也有所获,但在语言组织、问题启发上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