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 口算加法(2)(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课无忧】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 口算加法(2)(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2 口算加法(2)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常通过创设瓶装矿泉水的生活情境,引出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同时,借助小棒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理解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加法运算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以及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在数学运算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经验,对加法运算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计算能力。但由于“满十进一”涉及到数位的变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难度。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忘记进位、进位后十位计算错误等问题。此外,学生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时,可能缺乏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摆小棒、计数器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透彻理解“满十进一”的原理,明白个位相加满十后向十位进一的过程,以及十位数字相应的变化情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2.看图列式。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1.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瓶?
2.谈话: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
3.教材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瓶?)该怎么解答呢?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请个别学生来回答。教师板书:28+5。
4.“28+5”该怎样计算呢?结果又是多少呢?
小组合作:(1)用你所学过的方法或者借助学具摆一摆算出结果。
(2)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将5根中先拿2根小棒和8根小棒凑成十,捆成1捆,和2捆放在一起就是3捆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小棒。
预设:8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13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和2捆放在一起(表示进位)。
5.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用课件演示一遍,并指名学生到前面展示并表述操作过程。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28+5。第一种方法是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再和两捆合在一起,即先算8+5=13,再算20+13=33;第二种方法就是“凑十法”,先算28+2=30,再算30+3=33。
6.为什么2捆小棒最后变成了3捆小棒?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强调相加后满了10根就要打捆,这样十位上的数就比原来多1,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巩固与应用
1.教材第45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45页“做一做”第2题。
3.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填几。)
4.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四、总结与评价
1.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回顾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从听课情况、发言情况、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教学板书】
口算加法(进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导入环节,以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并导入,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做好了铺垫。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通过旧知迁移,让学生感知“进位”的必要性。在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让学生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