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2.5 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14.例1.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要使学生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探究质数和合数意义的过程中,感受1的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学习目标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辨析。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2.经历探究100以内质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探究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辨析质数、合数。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一、 知识链接 在1~20的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在1~20的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生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生2: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师: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是按什么分类的? 生:看这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以旧引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贯穿起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新知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 探究新知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2)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填表 师引导:观察它们因数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因数只有1个,有的有2个,还有…… 师: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将1~20填入下表。 学生齐声回答,课件出示结果: (3)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出示概念: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提醒: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看它含有因数的个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4)明确1的特殊性 课堂游戏: 1.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质数,请你起立。 2.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合数,请你起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师追问:学号是1的同学,为什么两次都没有起立? 生:1只有一个因数,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为标准分类,非0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什么呢? 生:质数、合数和1。 2.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1)找出1~100中的质数 师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先根据质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然后制成表格。 师:这是定义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在百数表中画去1和2,3,5,7这四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们本身除外)。 师:这是筛选法。(课件演示过程) 师总结:通过定义法和筛选法我们都可以找出1~100以内的质数。 (2)展示100以内的质数表 课件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 3.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本节课知识。 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做”数学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三、 课堂演练 一、判断题。 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2.一个合数的因数的个数一定比一个质数的因数的个数多( √ ) 3.91既是奇数,又是合数;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 ) 二、选择题。 4.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 B )。 A. 奇数和合数 B. 1、质数和合数 C. 质数和偶数 5.一个质数的因数有( B )个。 A. 1 B. 2 C. 3 6.在下列各组数中,( C )组中的两个数既是相邻的自然数,又都是合数。 A. 5和6 B. 7和8 C. 8和9 三、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框里。(教材P16第2题)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课后反思 讲课语言干练,上课节奏紧凑思路清晰,和班级里的管理方法相结合,有教育意义。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的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