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5课时15~ 18减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自主尝试计算 15~18 减几的过程。2.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 15~18 减几的减法,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性。3.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学会 15~18 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算法的算理,合理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 13 减几、14 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试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15-18 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核心素养】《15~18 减几》这节课是在熟练计算 11~14 减几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小兔拔萝卜的”情境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 15-8 和 15-7 两个减法算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转化等。通过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习的“破十法”、想加法算减等方法独立计算,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并体会减法和加法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逻辑性。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倡导算法多样化。通过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体会 15~18 减几的算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计数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出示口算题卡,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 11、12、13、14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通过春节分气球的情境,既贴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结合新年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出示口算题卡,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 11、12、13、14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全体学生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春节马上就要到啦!老师准备了一些彩色气球,要把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同学。这里有18 个彩色气球(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如果老师先奖励给第一组同学 3 个气球,那还剩下多少个气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15 - 18 减几。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学习任务一: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结合图中的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通过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尝试计算,进一步感受减法的意义,从中总结出计算 15 减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课件出示: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生 1:我发现图中第一只小兔拔了 15 根红萝卜。生 2:我发现图中第二只小兔拔了 8 根胡萝卜。生 3:我发现图中第三只小兔拔了 7 根白萝卜。师: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讨论说一说,然后回答。生 1:拔的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生 2:拔的红萝卜比白萝卜多几个?师: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特别好。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拔的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吗?生:我列的算式是 15-8。我是这样想的:红萝卜有 15 根,胡萝卜有 8 根,用红萝卜的根数减去胡萝卜的根数,就能计算出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了。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清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学习任务二:想一想、算一算,探讨 15 减几的计算方法。师:怎样计算 15-8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和你的小组成员说一说。生 1 :我是想加法来算减法,计算 15-8 等于多少,先想 8 加多少等于 15 呢?因为 8+7=15,所以 15-8=7。生 2:我是用“破十法”算的,与摆小棒的道理一样,把 15 分成 5 和 10,10 减 8 等于 2,2再加 5 等于 7,所以 15 减 8 等于 7。生 3:我是用画一画的方式算的,画 15 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萝卜,画 8 个橙色的圆表示胡萝卜,数一数,15 比 8 少 7 个,所以 15 减 8 等于 7。师:同学们很棒,用这么多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拔的红萝卜比白萝卜多几个?师: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吗?生:结合上一题的经验,我列的算式是 15-7。师:那 15-7 等于几,该怎样算呢?生:计算 15 减 8 时,想 8 加几得 15,根据 8+7=15 可以算出 15-7=8。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清楚,根据一个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因为 8+7=15 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可以得出 15-8=7,15-7=8。师:回顾刚才的学习,你能再来梳理一下计算 15 减几的方法吗?生 1:第一种方法,想加法算减法。生 2:第二种方法,“破十法”:拆大数,破出 10,减小数,加剩数。生 3:第三种方法,画一画、比一比、数一数。二、随堂练习【设计意图:习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1.算一算,填一填。2.3 想一想,填一填。4. 每次选 3 张卡片,组成一道得数是 8 的减法算式。你能想到几种填法?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 15 - 18 减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呀?”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小组代表回答,看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好。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5 - 18 减几的计算,知道了可以用数的组成、破十法等方法来计算。在计算的时候,要先看清楚被减数和减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大家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类似分东西、买东西找钱等问题。”今天就学到这里,小朋友再见!四、总结评价—拓“延伸”【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拓展练习则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1.课堂小结:大家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说一说并计算出来,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情况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拓展:提出问题“如果有 17 个苹果,分给小朋友一些后还剩下 5 个,分给小朋友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用减法的逆运算来解决问题,即已知总数和剩余数,求部分数用减法:17- 5 = 12(个)。五、作业设计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所学的内容;2. 王阿姨和李阿姨用同样长的丝带编中国结,她们分别用去一些后,王阿姨的丝带还剩 18 米,李阿姨的丝带还剩 9 米。谁用去的丝带多?多多少米?【板书设计】15~18 减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