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6课时连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看图讲故事、列式计算的过程中了解连减的意义,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减的顺序,并正确计算。【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对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有了一定基础。但连减运算涉及两步计算,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理解连减的含义时可能会有困难,在计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所以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和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连减知识。【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连减计算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连减运算。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连减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数学思维:通过对连减含义和运算顺序的探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1 / 5【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利用新年分糖果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场景引入连减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连减的实际意义,为后面理解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11-5= 16-8= 14-5=18-8= 15-4= 13-8=16-9= 19-9= 17-9=全体学生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新年马上就要到啦!老师买了 15 个糖果准备分给大家(拿出 15 个糖果道具)。老师先给第一组的小朋友分了 4 个糖果(拿走 4 个糖果),又给第二组的小朋友分了 3 个糖果(再拿走 3 个糖果)。那现在还剩下多少个糖果呢?大家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学习任务一:出示情境图,探究连减的方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连减算式,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图,连减知识讲解师:小熊今天要去干什么 2 / 5师:他今天要送多少封信 师:他要把信送到哪里 师:还要送往哪里 师:信送完了吗 师:还有几封没送呢?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小熊算一算吗?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报:14-6=8 8-3=5师:谁能说一说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师:能把这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算式吗 小组讨论。(板书:14-6-3=5)师:这个算式与以前我们所列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在一道减法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的减法算式就是“连减”。计算连减和连加一样,都是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师:连减的算式应该怎么读呢?谁会读?师:那么连减的算式又应该怎样算呢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师板书:14-6-3=5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吗 课件展示:6+3=914-9=5这种算法你看得懂吗?2.学以致用,进一步探究计算方法教师:那 15 - 4 - 3 该怎么计算呢?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计算方法,有的可能先算 15 - 4 = 11,再算 11 - 3 = 8;有的可能直接在 15 的基础上依次减 4 和 3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我们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连减。先算 15 - 4 = 11,再用 11 减去 3 ,11 - 3 = 8 。(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计算过程)大家明白了吗?二、随堂练习3 / 5【设计意图:通过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减含义、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桌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认真检查的习惯。】1.直接写得数。13 - 3 - 5 = 16 - 7 - 4 = 17 - 6 - 8=18 - 6 - 9 = 19 - 7 - 6 = 16 - 3 - 4=2.聪聪还剩几张画片?18 - ( ) - ( ) =3 幼儿园一共买来 20 个皮球,分给小班 5 个,中班 7 个,剩下的分给大班,大班分到几个皮球?4. 动物园里有 18 只熊,其中有 8 只黑熊和 6 只白熊,剩下的是棕熊。棕熊有几只?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连减含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呀?”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小组代表回答,看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好。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知道了连减就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生活中,像分东西、买东西找钱等很多情况都会用到连减,大家要学会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师生归纳总结:连续相减的减法算式就是连减4 / 5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解决问题时,从总数里连续去掉两部分可以用连减计算。今天就学到这里,小朋友再见!四、总结评价—拓“延伸”【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拓展题的设计,在学生掌握基本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1.课堂小结:大家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说一说并计算出来,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情况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拓展:停车场原来有 25 辆车,先开走了 7 辆,又开走了一些后还剩下 10 辆,第二次开走了多少辆?引导学生思考用连减的知识来解决逆向问题,先算出开走 7 辆后剩下的车数,再用剩下的车数减去最终剩下的车数,就是第二次开走的车数。五、作业设计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所学的内容;2.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购物游戏,假设自己有 30 元钱,购买不同价格的物品,记录每次花费的钱数,计算最后剩下多少钱,并用连减算式表示出来。【板书设计】连减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