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2.4 利率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11.例4.教材分析 《利率》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利率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百分数、税率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文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学情分析 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上思维敏捷,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并能自评。学生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计算利息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学生对储蓄、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核心素养 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掌握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问题。 3.学会合理理财,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利息。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你知道家里暂时不用的钱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吗 (2)情境导入。储蓄知识 2.小结,引出课题。 让学生走进银行,对储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探究本金、利息、利率、存期的含义。 (1)小组活动:观察下面的存单,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知道储蓄的哪些知识? 生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好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这是一张整存整取的存单。 生2: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这张存单的本金是2000元。 生3: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这张存单到期的利息是70元。 生4: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这张存单是年利率是3.5%。 你知道利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生5: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1)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2015年10月23日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 王奶奶把5000元按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存两年定期,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2)小组活动: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3)汇报交流: 生1:到期时,除了本金,还要加上利息,就是王奶奶取回的钱。 生2:可以先求利息,再求一共取出多少元钱。 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生3:也可以先求取出的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一共取出多少元钱。 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结合具体的一张存单,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存期的含义。更形象具体,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2)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措施,致使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学习、去计算。 2.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利息问题,没有很好地利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教这节课的内容时,要在课前多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利息问题的事例,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事例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