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3.5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25.例6.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 确现实问题所指向的数学问题,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实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相互转化。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并且学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的推导过程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长方体、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经验,因此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感受圆柱的容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核心素养 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的体积或容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物体的体积或容积。 2.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根据下面的条件怎样求出圆柱的体积? (2)计算圆柱的体积。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 6。 1. 容积的含义。 组织学生读题、审题。 提问: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牛奶有 498 mL。 (2)杯子是圆柱形状的,高 10 cm,直径是 8 cm。 (3)问题: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要知道哪些内容? (应该先知道这个杯子的体积) 教师指出:这位同学说对了一半,应该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学生思考:容积是什么?杯子的容积应该怎么求?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实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容积时要从里面测量所需数据。 2. 容积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 =502.4(cm3) =502.4(mL) 因为 502.4 大于 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 =502.4(cm3) =502.4(mL) 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上节课的课堂练习以及家庭作业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这为本节课的后续计算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回顾圆柱的体积公式。接着在新课的学习中,出现了求杯子容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容积,怎样计算物体的容积。在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也了解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喜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