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7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7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3.7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1.例1.
教材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核心素养 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 理解圆锥的高的意义,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 培养观察、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回忆圆柱的特征 (2)情境导入。 简单介绍圆锥形状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 认识圆锥。 师:这些物体什么形状的?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些物体都是圆锥形的。 师小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2.探究圆柱的特特征。 小组活动: 观察圆锥形物体,看看它是有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1)认识底面 课件演示: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面。 (2)认识顶点 课件演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 (3)认识侧面 课件演示: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认识高 课件演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课件演示: 3.测量圆锥的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拿一个圆锥形物体,试着测量它的高。 师:你能测量出圆锥的高吗?小组合作试一试吧!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生汇报交流: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的放在圆锥顶端。 (3)竖直量出平板与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 课件演示: 4.做一做: 指出下面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5.探究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剪一剪,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扇形。 课件演示: 6. 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硬纸,快速转动起来,你会发现什么? 生:直角三角形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7. 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圆锥的各部名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六第4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思 在认识圆锥体的基本特征时自己的设计是先认识底面,再认识侧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认识高。在学习中,有圆锥转化到圆锥后,学生们先说出了高,我也就及时的让学生指一指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