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3.8 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2.例2、例3.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核心素养 经历“类比猜想一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教学难点 经历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你还记得圆锥有哪些特征吗?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 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习例2。 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索: (1)各组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2)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试一试。 (3)圆锥的体积与同它等底等 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2.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2)演示圆锥装满水或沙子倒入圆柱内 师:倒了几次就能倒满? 生:三次正好倒满。 (3)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体积= × 底面积×高 讨论:公式中的底面积×高什么意思?乘 什么意思? 生:公式中的底面积×高是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乘 就是圆锥的体积,因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学习例3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t,这堆沙子大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同桌交流解题思路,然后汇报交流: (1)沙堆的底面积: 3.14 ×(4÷2)2 = 3.14 ×4=12.56(m2) (2)沙堆的体积: ×12.56 ×1.5 =6.28(m3) (3)沙堆的重量: 6.28×1.5=9.42(t) 答:这堆沙子大约重9.42t。 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动手实践,测量二者之间体积的关系。 得出结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试验探究——合作交流——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探究学台,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