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4.7 比例尺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52.例2.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之一。教材特别强调“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又运用解比例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计算的问题。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中拉开序幕,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比例尺的本质,灵活运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可能在计算及作图的细节上有许多疏漏,教师要善于利用每一个错误例子,让每一个错误例子都成为课堂中的精彩!核心素养 在综合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例尺知识的价值,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观察、猜测、推理、计算、绘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比例尺有哪些形式? (2)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要想知道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2例2,并观察示意图。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 预设1:77×30000=2210000(cm)=22.1(km)。 预设2:77÷1/30000 =2210000(cm)=22.1km)。 预设3:30000cm=0.3km,77×0.3=22.1(km)。 预设4:解:设北京2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cm。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由比例尺1∶3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所以用77×3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预设2:我是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决问题的,用77÷1/30000 来求出实际长度。(教师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预设3:我把30000cm换算成0.3km,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0.3km,直接用77×0.3求出实际长度是22.1km。 预设4:我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来解答。 师:4种方法中,前面3种都是算术法,第4种是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再来解答的。说一说,列出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算出的x的值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 3.检验反思。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也检验了我们的解答正确。但如果仅仅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会怎样检验呢?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交流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第6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比例尺(二)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例尺的应用。结合教科书例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案来解答求实际距离的问题,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单位换算,还有少数学生将求图上距离和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混淆了导致出错,教师要注意检验环节的落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