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1 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1 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1 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71-72.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示,动手动脑操作,讲练结合,整理已有知识在整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得到新知。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数的意义,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2.掌握数的计数单位及数位顺序表。 3.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理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师:小学阶段学过哪些数?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教师播放一则视频:2022北京冬奥会介绍。 出示视频中的语音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找一找出现了哪些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整理一下。(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各数,并能够进行分类,构建有关数的知识网络。
二、 梳理构建 1.知识点一:数的分类及意义 (1)数的分类 师: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并汇报。 (2)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3)自然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叫作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引发学生思考0的其他含义。 自然数的意义有两种,一种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例如3个学生;另一种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例如第3个学生。 (4)正、负数 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列举单位“1”可能有哪些?(一个物体、一个整体) 学生阐述分数单位的含义并通过示例巩固理解。 的分数单位是___,它有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分数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真分数和假分数。 总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及特点。 (6)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多少的数叫作百分数,也叫作百分率或百分比。 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派代表回答,教师展示PPT。 (7)小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分类: 2.知识点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师:我们学过的数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请你在图中表示下列各数。 先提问数轴三要素,再自行在课本P72作答。 请学生上台指出各数在数轴的位置。 3.知识点三:计数单位和数位 (1)播放视频,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并通过示例练习巩固。 一(个)、十、百……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填写下面的数位顺序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完成课本P72第3题,然后全班核对讲解。 4.知识点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手回答: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出示示例练习巩固。 小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5.知识点五: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手回答: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特殊情况。 6.知识点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师: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通过复习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 课堂演练 1.填一填。 (1)7.5的计数单位是( ),7.50的计数单位是( )。 (2)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3)把6缩小到原来的后是( ),把0.03扩大到原来的( )倍后是30。 (4)最高位是亿位的整数是( )位数。 (5)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假分数。 (6)一个数由2个一和30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把它化简后是( )。 2.判断。 (1)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 ( ) (2)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也都是自然数。 ( ) (3)-1是最小的负数。 ( ) (4)在8.405中,0所在的数位的计数单位是0.01。( ) (5)米化成百分数是25%米。 ( ) 3.选一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是整数 (2)在4.709中,“9”所在的数位的计数单位是( )。 A.0.1 B.0.01 C.0.001 (3)如果是假分数,是真分数,那么a的值是( )。 A.8 B.9 C.7 (4)下面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的是( )。 A.一根绳子长米 B.苹果比梨少 C.一袋糖果重千克 4.你能结合实际说明0.5、、50%的含义吗?(教材P72“做一做”) 5.填空。(教材P73第1题) 2008年8月3日,气象部门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观测到的最高气温是49.7℃,可记作______℃。1969年2月13日,气象部门在黑龙江漠河观测到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2.3℃,可记作______℃。 6.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 -2 3 0.5 -4.5 7.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什么?用线连一连。 42 0.146 154.8 4个0.01 4个 4个一 4个十 8.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分数: 分数: 小数: 小数: 百分数: 百分数: 9.按要求做一做。 (1)化简下面各数。 0.4200 6.060 78.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100 10.将5放在一个两位数的右端,所得到的三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11。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通过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技能。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和归类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习题难易适度。 不足之处:教材的运用不够灵活,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不太全面。 教学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层次地解读教材,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加注重细节方面的教学,从而使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