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七课 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反馈本课程将探讨智能气象站的工作原理,从终端角色与硬件连接到编程实现与调试,最后延伸至家庭应用场景。导入:上一课我们完成了校园数字气象站感知层的搭建,实现了气象数据采集、智能终端订阅气象数据。本课我们需要探究校园数字气象站的实时传输过程,以及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校园气象的实时监控和反馈控制。观看视频,看看气象站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帮助我们!校园气象站的"无人值守"秘密1核心问题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校园气象的实时监控和反馈控制?2互动问题为什么需要两块主控板?探索:主控板不仅可以存储数据,还可以显示气象数据。为了便于远端查看数据、实现反馈控制,需要使用两块主控板。一块作为移动终端,用于实时查看数据、控制窗户的开和关,需要将其接入网络中另一块作为智能终端,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实时传输智能终端 VS 移动终端做一做:请对比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异同并填写在下面的框中对比项智能终端移动终端功能收集、存储、上传数据显示数据、发送控制指令网络连接方式连接传感器与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局域网数字气象站系统架构连接通过智能终端与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以便用户能便捷地控制窗户的开、关,查看气象数据。数据管理智能终端按照其时隙不断地保存和上传各类气象数据,智能终端收到各类传感器值后,以Wi-Fi或者蓝牙将数据上传给各类终端设备。反馈控制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Wi-Fi或者蓝牙将控制命令发送给智能终端,再由智能终端操控舵机,实现反馈控制。设计:做一做:(1)根据校园数字气象站系统架构图以及系统功能,列出硬件清单;(2)通过Wi-Fi将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进行连接;(3)将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端连接起来,然后在编辑器中编写程序并上传到移动终端上。传感器采集数据风速大于阈值?发送大风预警到SIOT发送“无”大风预警到SIOT接收到SIOT信息MQTT信息=“打开窗户?”控制舵机开窗控制舵机关窗MQTT信息=“关闭窗户?”是是否否是实践:硬件搭建1.硬件清单准备主控板x2、舵机x1、雨量传感器x1、气象仪x12.传感器连接传感器→智能终端,舵机→智能终端实践:程序编写(1) “智能终端”主控板重点程序截图。(2)"移动终端”主控板重点程序截图。实践:运行程序运行调试是否实现了气象数据订阅,能否收到大风预警,能否通过计算机端访问智能终端获取气象数据。图所示为实时的风向数据。你掌握了吗?选择题大风预警的反馈控制中,移动终端的作用是?A. 收集气象数据B. 发送关窗指令C. 存储历史数据判断题单块主控板可同时实现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排序题将“开关窗流程”按顺序排列①移动终端发送指令 ②舵机关窗 ③大风触发阈值 ④智能终端接收指令拓展:从校园到智能家居温度监测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1数据传输智能终端处理并上传2移动端报警异常温度触发通知3远程控制用户控制通风设备4讨论:若网络中断,如何保证系统运行?(本地存储+蓝牙备用)教学教案设计总第 7 课时课 题 名 称 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学习目标 (包含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理解实时数据传输在气象监测中的实际意义,能识别智能终端与移动终端在数据交互中的角色差异 计算思维:通过编程实现终端间数据交互与反馈控制,掌握分步骤解决问题的逻辑(如连接硬件、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Wi-Fi/蓝牙技术完成跨终端协作,设计符合功能需求的实时传输系统,并优化调试流程。 信息社会责任:在模拟开关窗操作中,体会自动化系统对校园安全的保障作用,初步形成技术应用的伦理意识。问 题 类 型 学生问题 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都需要连接网络,它们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如果Wi-Fi信号不稳定,是否会影响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 编写程序时,如何确保移动终端能正确接收大风预警并发送开关窗命令?学科问题 1. 为什么需要两块主控板分别作为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单板能否实现全部功能? 2.数据传输过程中选择Wi-Fi或蓝牙的依据是什么?两种协议的适用场景有何差异? 3.智能终端的阈值设定与反馈控制如何体现自动化系统的逻辑闭环?教师问题 1. 引导思考:如果想让气象站同时支持手机端和电脑端监控,系统架构需要如何调整? 2.深化理解:在调试时,若舵机未按指令开关窗,可能有哪些环节出错?如何逐一排查?问题系统 (星号标出核心问题) 1. 为什么需要两块主控板分别作为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单板能否实现全部功能? 2.数据传输过程中选择Wi-Fi或蓝牙的依据是什么?两种协议的适用场景有何差异? 3.智能终端的阈值设定与反馈控制如何体现自动化系统的逻辑闭环?问题探究流程 导(问题引导)、学(自主探究)、探(合作探究)、测(课堂检测)、拓(知识拓展)导(问题引导): 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校园突遇大风,气象站自动关窗”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核心问题: “气象站如何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关窗?远程控制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互动活动: “脑暴快答”:分组列举“远程监控”的关键技术(如网络、传感器、编程)。 埋下悬念:展示两块主控板的实物,提问:“为什么需要两块板?它们分工有何不同?” 知识点: 实时传输的价值(信息意识); 智能终端与移动终端的角色分工(计算思维)。 学(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任务: 任务1:终端角色解密 知识点:智能终端(数据存储+上传)、移动终端(数据展示+控制)。 活动:根据教材“写一写”表格,自主对比两者异同(功能、连接方式)。 答案示例: 对比项智能终端移动终端功能收集数据、上传、执行命令显示数据、发送控制指令网络需求需连接传感器和移动终端需接入互联网/局域网任务2:硬件连接模拟 知识点:主控板、传感器、舵机的连接逻辑。 活动:完成“硬件接线图”(参考教材图4)。 重点:雨量传感器→智能终端;舵机→智能终端;双板通过Wi-Fi互联。 三、探(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任务: 任务:编程闯关赛 分组角色:程序员(写代码)、测试员(调试)、架构师(画流程图)。 关卡1:补全开关窗流程图(教材图3空白部分) 知识点:阈值判断→预警发送→指令接收→舵机控制。 答案: 大风预警触发 → 移动终端弹出警告 → 用户点击“关窗” → 命令回传 → 智能终端驱动舵机 关卡2:连接上硬件,对主控板进行程序表写 任务:参考教材P43页,合作完成主控板程序编写。 关卡3:运行程序 运行调试是否实现了气象数据订阅,能否收到大风预警,能否通过计算机端访问智能终端获取气象数据。 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目设计: 选择题: 大风预警的反馈控制中,移动终端的作用是?(答案:B) A. 收集气象数据 B. 发送关窗指令 C. 存储历史数据 判断题: 单块主控板可同时实现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答案: 需分工协作) 排序题: 将“开关窗流程”按顺序排列(答案:③→①→④→②) ①移动终端发送指令 ②舵机关窗 ③大风触发阈值 ④智能终端接收指令 五、拓(知识拓展): 活动设计: 任务1:跨学科应用 场景:设计“家庭智能温室”,需实现温度超标自动开窗。 讨论: “蓝牙/Wi-Fi如何选择?若家庭网络瘫痪,如何保证系统运行?” 答案:短距离用蓝牙(低功耗),长距离用Wi-Fi;增加本地存储作为备用。 任务2:伦理辩论 辩题: “自动化系统是否会导致人类过度依赖技术?” 引导:结合校园安全(保障)与隐私风险(数据监控)展开讨论。板 书 设 计 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一、终端角色对比 智能终端:采集数据 → 存储上传 → 执行命令(舵机) 移动终端:接收数据 → 显示监控 → 发送指令 二、数据传输流程 传感器 → 智能终端 →(Wi-Fi/蓝牙)→ 移动终端 → 用户控制 → 反馈至智能终端 三、关键步骤 1. 硬件连接:双主控板 + 传感器 + 舵机 2. 编程逻辑:阈值判断 → 预警 → 指令传输 → 执行 3. 调试核心:网络稳定性 + 代码纠错教 学 反 思 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1.技术工具的适切性 虚拟仿真平台(如Tinkercad)虽能降低硬件操作门槛,但部分学生在拖动接线时仍存在逻辑混乱。后续可增加“分步接线引导动画”,强化传感器与终端的连接逻辑。 2.合作探究的深度 编程闯关中,测试员角色易沦为“旁观者”,需设计更细化的分工任务(如记录错误日志、设计测试用例),确保全员深度参与。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第七课: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pptx 问题化教学教案-07-校园数字气象站实时传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