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五下-8.1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课无忧】人教版五下-8.1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含反思)

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8.1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112.例1.2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该部分属于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是从3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轻一些),初步认识“找次品”问题的含义,感知基本的推理过程,明确解决的基本方法。该部分的编排以“找次品”这一探究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情分析 找次品”问题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要帮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含义。引导学生用直观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推理过程,进一步理清思路,为后面数量更多的找次品问题做好认知和方法上的准备。这样编排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和优化的数学思维过程。
核心素养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找次品的含义,明确找次品的基本思路,探索找次品的一般方法 2.经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寻找用天平原理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经历找次品的过程,掌握找次品的方法,体验最优方案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一起考眼力游戏,怎么样? 学生兴奋欢呼。 师:哪个与其他不一样? 师:谁找的最快? 学生抢答。 师:刚才是用眼睛发现的不一样,如果遇到用眼睛无法辨认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找次品”。 通过让学生体会用双眼找出不同类的眼力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迅速吸引注意力。
二、 探究新知 一、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基本思路 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看作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当1瓶里面少了3片,这时候这一瓶钙片是不合格的,我们称之为次品。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 生1:我用手掂了掂,掂不出来。 生2: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师:少3片的那瓶钙片的质量肯定比其他 2 瓶的轻一些还是重一些呢?天平会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呢?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师:任意拿 2 瓶钙片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中,发现天平平衡了,那么哪一瓶是次品呢? 生:天平平衡了,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 师:如果不平衡呢? 生:如果不平衡,轻的那瓶是钙片。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得出你们的结果。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生:我用长方形表示钙片,并在每个长方形上记上数字做标记区分。可以这样记录。 先拿出1号和2号进行称量,如果天平平衡,那么3号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师:很好,那么这样称量需要称几次呢? 生:1次。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钙片不止3瓶呢? 二、运用优化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出示例2: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从多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又该怎么找呢?首先我们要审题,题目中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生: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最少次数。 师:所以要排除运气最好的情况。那么接下来这句话你们觉得对不对呢? “如果我随机拿2瓶称,称第一次就发现天平不平衡,重的是次品。所以至少1次就可以找到次品。”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打算怎样表示找次品的过程?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问题。 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1)方法一:把8个零件分成8份,每份1个。 生:我用圆形来表示零件,并给每个零件标号,再把8个零件分成8份,每份1个。取出1号和2号,用天平测量,如果平衡,说明1号和2号都不是次品,如果不平衡,那么说明重的一端是次品。但是平衡的可能性还要接着往下寻找次品。取出下一组,3号和4号,如果平衡,说明次品不是3号和4号,还要继续找,但是如果不平衡,这么就说明次品是3号或者4号,看天平轻的一端不是次品,重的一端是次品。 师:很好,至少要称多少次? 学生自由回答。(操作后出示答案:4次) (2)方法二:把8个零件分成4份,每份2个。 师:我们将1号2号和3号4号为一组,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如果天平平衡,说明次品在剩下的四个零件中,因此再各放5号6号和7号8号,这时候重的一边有次品,假如是7号和8号偏重,我们取出7号和8号,各放在天平两端,找出次品。这时候同学们发现这样要称多少次呢? 生:称3次。(操作后出示答案) 师:如果在称1、2号、3号和4号时就以及有不平衡的状况出现了,又称了多少次呢? 生:2次。(操作后出示答案) 师:很好,综上所述,至少多少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生:3次。 师: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3)方法三:把8个零件分成2份,每份4个。 生:把8个零件分成2份,每份4个。肯定会有一边是重一点的,假如5、6、7、8号偏重,则次品一定再其中。取出5、6、7、8再分一半,进行左右两边测量,重的一边有次品,再将其取出进行比较找出次品。 师:这个方法至少多少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生:3次。(操作后出示答案) (4)方法四:把8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个数分别是3,3,2。 师:这种方法怎么找次品呢? 生:将1、2、3和4、5、6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在剩下的2个零件中。再将剩下的零件放在天平的两端。较重的一段是次品。 师:很好,那如果不平衡呢? 生: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在重的一端。剩下的不可能是次品,所以不用考虑。假如4、5、6较重,则任意取出两个放在天平的两段进行称量,如果不平衡,重的一段是次品,如果平衡,剩下的那一个是次品。至少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操作后出示答案) 师: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 (1)表中哪种方法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生:最后一种方法。8个零件分成3份找次品时,称的次数最少,至少称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如果零件不止8个呢? (2)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怎么称的?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这个表格。 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问题。 出示答案: 生:9个零件分成3份找次品时,称的次数最少,至少称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吗? (3)你能发现什么?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我发现,分成3份且每份的数量尽可能相等时,称的次数最少。 师:那我们来验证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是10个零件,那么可以分成3份,其中两份是3个,一份是4个,先测量两份3个的放在天平两边测量,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在剩下的4个中,再将其均分称2份,再测量,重的一端有次品,再将2个分成2份,每份1个。最后得出结果。这样要称3次。如果不平衡呢? 生: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在重的一段,取出3个零件,进行比较,任意取出2个比较,平衡则次品是剩下的那个,不平衡,则较重的为次品。这样要称2次。 师:那么至少称多少次呢? 生:3次。 师:如果从11个中找次品呢? 生:分成3份,其中2份是4个,1份是3个。如果4个和4个对比是平衡的,说明次品在剩下的3个中,再对其进行称量。如果不平衡,就对剩下的进行对比称量。得出最后结果。这样至少称3次。 三、小结。 在找次品时,把物体分成3份,每份数量尽量平均时,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时称量的次数最少。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交流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培养学生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
三、 课堂演练 一、入门
1.5瓶钙片中有1瓶是次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 (教材P114第1题) 2.用尽可能少的次数找出次品,你会对待测物品进行分组吗?(每组物品里有1个次品) 3.选一选。 (1)10盒外包装完全一样的月饼中有1盒质量偏轻,用天平至称( C )次能保证把它找出来。 A.1 B.2 C.3 (2)有8瓶同样的钙片,其中1瓶被吃了3片。要找出这瓶比较轻的钙片,如果用天平称,下面( B )种分法比较合理。 (3)有3盒巧克力,其中的一盒为次品(可能比其他2盒轻,也可能比其他2盒重),用天平至少称( C )次,能保证找出那盒次品。 A.1 B.2 C.3 二、巩固 4.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教材P114第2题) 答:至少称4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5.有13个零件,其中的12个质量相同,另一个是次品,次品较轻。 (1)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找出来? 答:3次。 (2)如果在天平两边各放6个零件,称一次有可能称出来吗?为什么? 答:有可能。天平两边各方5个零件,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一个零件次品。所以称一次有可能称出来。 三、挑战 6.有8瓶矿泉水,编号是①至⑧,其中有6瓶一样重,是合格产品,另外2瓶都轻5g,是不合格产品。用天平称了3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那么这2瓶不合格产品分别是几号? 答:④和⑤。 四、拓展 你知道吗? 用天平找次品时,所测物品数目与保证能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的次数有以下关系。(只含1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 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需要称量n次,待测物品的数量为(3n-1+1)到3n之间。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找次品 例1 需要称1次 例2 8(3,3,2),2次 9(3,3,3),2次 10(3,3,4),3次 11(4,4,3),3次 把物品分成尽可能接近的3份,称的次数最少。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对比找次品的不同方法,突出了用天平找次品的优越性。用天平演示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不足之处:没有给同学留足时间让学生描述找次品的过程。 教学建议:在找次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操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真正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原理,防止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