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角的度量(一)教材分析:教材设计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数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规定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对怎样测量角的度数并不十分清楚,本节课重点是安排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和单位。三、教学目标: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知道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人情,感悟 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满足感。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的度量单位。难点:确认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吗?谁来说一说?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滑滑梯吗?咱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机灵狗也喜欢滑滑梯,看他们玩的多高兴呀!(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滑梯与地面所形成的∠1,∠2,∠3,你知道谁大谁小吗?请学生观察后反馈(学生观察后反馈)。∠1最小,∠3最大,角有大有小,怎么度量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探究新知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学生在小组内实践后进行汇报。小组一:我们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首先,从角的顶点出发,分别用直尺量出两条边一厘米长的线段,再量出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发现∠1最小,∠3最大。小组二:我们用三角尺的一个角进行测量,发现只能测量角的一部分,还剩下一部分无法测量,也不够准确。小组三: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是,∠2是∠1的两倍多一点,∠3是∠1的三倍多一些,所以∠1<∠2<∠3,但是也不够准确。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些就更准确了)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认识度量角的单位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1、∠2、∠3分别是多少度。折一折,剪一剪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巩固练习,提升反馈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并估一估三个角的度数。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估计一下角的度数。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伴听一听。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教 学 设 计角的度量(一)马雪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