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几减 5、4、3、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方法,包括点数法、平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 5、4、3、2 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在观察、操作和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探究意识和思维灵活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 “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等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5、4、3、2。(二)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在画图分析中,准确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 “求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等教具,用于辅助教学演示计算过程。学生准备:小棒若干,用于自主操作探究计算方法。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 2024 一年级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 3 课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 9、8、7、6 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十几减 5、4、3、2 奠定了基础。十几减 5、4、3、2 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同时,本节课通过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五、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题目:让学生快速口算出结果。通过口算练习,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后续学习想加算减法做准备。填一填教师呈现填空题:6 +( )=14、7 +( )=11、8 +( )=11、8 +( )=13、9 +( )=15、9 +( )=16,引导学生思考并填写括号里的数字。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为理解想加算减法提供支持。(二)探究新知引出课题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 9、8、7、6,那像 12 - 5、11 - 4 这样的算式,你们会计算吗?”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十几减 5、4、3、2。探究计算方法点数法:教师以 12 - 5 为例,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进行操作。让学生先摆出 12 根小棒,然后一根一根地去掉 5 根,数剩下的小棒数量,得出 12 - 5 = 7。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 12 - 4 和 12 - 3,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点数法的计算过程。平十法:教师讲解 12 - 5 的平十法计算过程。把 5 分成 2 和 3,先算 12 - 2 = 10,再算 10 - 3 = 7。通过板书演示计算步骤,让学生明白平十法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平十法计算 12 - 4 和 12 - 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破十法:以 12 - 5 为例,教师结合小棒操作讲解破十法。把 12 分成 2 和 10,先算 10 - 5 = 5,再算 5 + 2 = 7。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用小棒操作一遍,加深对破十法的理解。之后,让学生用破十法计算 12 - 4 和 12 -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想加算减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为 5 + 7 = 12,所以 12 - 5 = 7。让学生理解想加算减法的依据是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然后让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12 - 4 和 12 - 3,教师提问学生是根据哪个加法算式得出的结果,强化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总结规律竖着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12 - 5 = 7、12 - 4 = 8、12 - 3 = 9 和 11 - 4 = 7、11 - 3 = 8、11 - 2 = 9 这两组算式,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减 1,差反而加 1。横着看:再次观察这些算式,让学生找出横着看的规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 1,差不变。教师通过举例,如 13 - 6 和 12 - 5,让学生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问题:“4 个人一共做了 15 把红色和绿色团扇,其中红色的有 9 把。绿色的团扇有多少把?”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信息,找出已知条件为 “4 个人做团扇,两种颜色的团扇共 15 把,红色的有 9 把”,问题是 “绿色的团扇有多少把”。分析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红色团扇和绿色团扇合起来是 15 把,从 15 把里去掉 9 把红色的,剩下的就是绿色的,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15 - 9 = 6(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并强调答题格式,要求学生口答结果。回顾反思: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思考 “4 个人”这个信息为什么没有使用。让学生明白求绿色团扇有多少把,和 “4 个人”的信息没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题意,找出与所求问题相关的信息,去掉多余信息,再进行解答。(三)课堂检测算一算教师出示题目:12-5=、11-2=、13-4=、14-5=、12-4=、11-5=,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看图列式计算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教师出示一些填空题,如( )- 5 = 8、13 -( )= 9 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填写括号里的数。通过这一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算式各部分关系的理解。在○里填上 “>”、“<”或 “=”教师呈现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如 12 - 5○7、11 - 3○8 等,让学生先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这一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题目:“树上和树下共有 13 只猴子,树上有 4 只,树下有几只?”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3 - 4 = 9(只)。再出示题目:“猴子们一共摘了 13 个桃子,吃了 9 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13 - 9 = 4(个)。教师通过这两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评价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方法,包括点数法、平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同时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去掉多余信息。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思考问题、计算准确等,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如部分学生计算速度较慢、解决问题时分析不仔细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五)课后作业回顾并说一说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回顾和讲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完成课本 P18 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