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讲义)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三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讲义)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十三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讲义)——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考情分析】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泌尿系统的组成 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排泄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中考常见考点,考题多样,最常见的是结合尿液、原尿、血浆成分不同进行分析。考查的命题点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排泄的途径,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比较,考查肾单位与形成原尿和尿的场所,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人体内尿的形成和排出原理,以识图题综合考查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能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学会根据尿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说出排尿的意义。
排泄的途径 能描述排泄的途径,区分排泄与排遗
【知识讲解】
考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威,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二、肾脏的结构
(1)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2)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血液都是动脉血;肾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考点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1)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终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2)肾小囊:包着肾小球,下端连着肾小管
(3)肾小管:细长弯曲,与肾盂相连
2、尿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肾单位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
(3)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
成分 血细胞 蛋白质 水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血液 √ √ √ √ √ √
血浆 √ √ √ √ √
原尿 √(微量) √ √ √ √
尿液 √ √(少量) √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共有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
3、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膀胱的储尿量有一定限度),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1)排出的途径
肾脏形成的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排尿的意义: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
1.尿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时每刻的都在形成。
2.流出肾脏的血液(肾静脉)发生的变化: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通过肾静脉流出。两者相比,肾静脉里的血液中除二氧化碳增多外,氧气、尿素、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减少了。肾静脉是人体中尿素含量最低的血管。
3.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一处是肾小球,发生了过滤作用,但未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氧气含量不变,所以肾小球及与其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一处是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成的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这里发生了重吸收作用,进行了物质和气体交换,氧气含量减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因此,肾静脉里流静脉血。
【方法探究】
途径主要有三条:
(1)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
考点3 排泄的途径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出器官主要是肾脏、皮肤和肺。
2、排遗:将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所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出器官为大肠、肛门。
3、排泄的主要途径:
排泄途径 排泄器官 排出形式 排出废物
排尿 肾脏 尿液 大量水、尿素和无机盐
呼气 肺 气体 少量水、二氧化碳
排汗 皮肤 汗液 部分水、少量尿素和无机盐
4、皮肤:
(1)汗腺的分布:分布于全身的皮肤。
(2)构成: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夯。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它的周围有毛细血管。导管细长,开口于皮肤表面。
(3)功能:形成汗液和调节体温
【特别提醒】
1、排泄途径最多的物质是水,排泄途径最少的是二氧化碳。
2、排泄指排出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而排遗排出的食物残渣是没有进入细胞参与代谢活动的。
【典例题型】
1.[2024·福建·中考真题]在泌尿系统的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C】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A错误。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B错误。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正确。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D错误。
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你估计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囊 B.肾盂 C.肾小管 D.肾小球
【答案:D】
解析: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A不符合题意。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B不符合题意。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把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C不符合题意。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到肾小囊腔;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D符合题意。
3.[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据图所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中液体是原尿
C.③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D.④中液体是尿液
【答案:D】
解析:①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血液经肾动脉→入球小动脉流到肾小球,故内流动脉血,A正确。②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B正确。③肾小管的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全吸收,C正确。④肾静脉中的液体是静脉血,D错误。
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答案:B】
解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从有到无的物质是葡萄糖,浓度越来越高的物质是尿素,所以图中的甲尿素、乙葡萄糖。
故选:B。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有关,其中肾小囊内的液体称为( )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答案:C】
解析:尿的形成经过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故选:C。
6.[2024·重庆·中考真题]2024年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 )
A.形成尿液 B.输送尿液 C.储存尿液 D.排出尿液
【答案:A】
解析: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2024年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猪肾功能形成尿液。故选:A。
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吸管插入肾小囊的腔中,抽取其中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方法,一般用来诊断与肾脏相关的疾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组成了一个肾单位
B.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C.④是肾小囊,从中抽出的囊内液是尿液
D.若囊内液发现蛋白质,说明③可能病变
【答案:D】
解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由图可知,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了一个肾单位,A错误。①入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②出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B错误。④是肾小囊,从中抽出的囊内液是原尿,C错误。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肾小球滤出,故若囊内液发现蛋白质,说明③肾小球可能病变,D正确。
8.[2024·江西·中考真题]一科普动画视频中,某器官自述:“我能清除废物、毒物、参与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形成尿液”。你觉得这一器官最可能是( )
A.肺 B.肾脏 C.皮肤 D.大肠
【答案:B】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能清除废物、毒物、参与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9.[2024·新疆·中考真题]某人近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下表是就医后尿液检查报告的部分结果,由此推测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尿液检查报告(g/L)
检测项目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检测值 无 0 1.0 20.0
正常值 无 0 0.0 20.0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答案:D】
【拔高训练】
1.腰侧集尿器俗称“尿袋”,是一种用于体外收集、储存尿液的辅助型医疗器械产品。它主要替代了人体泌尿系统中哪一器官的生理功能( )
A.肾脏 B.尿道 C.膀胱 D.输尿管
2.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人体消化分解,在大量食用该水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3.如图示泌尿系统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肾脏 B.②输尿管 C.③膀胱 D.④尿道
4.下列关于人体废物的排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
B.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C.输尿管是人体内排出尿液的器官
D.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5.取某健康人的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主要成分 水 蛋白质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样本1 90 8 0.72 0.1 0.03
样本2 96 0 1.1 0 1.8
样本3 98 0.03 0.72 0.1 0.03
A.尿液、血浆,原尿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 D.原尿、血浆、尿液
6.人体的排尿同时受大脑皮层和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若某人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受损,则排尿的情况最可能是( )
A.膀胱内有尿就排 B.没有尿意,不能正常排尿
C.产生尿意就排 D.产生尿意,不能正常排尿
7.下列有关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排汗是排泄的主要方式 B.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
C.尿的形成和排出都是间歇的 D.排出的汗液成分中只有水和无机盐
8.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球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9.排泄活动对生物体的意义重大。下列有关排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量远远多于尿液量
B.排出食物残渣是排泄的一种方式
C.呼吸时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排出体外
D.排汗可调节人体温,大量出汗应补充淡盐水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人体泌尿系统中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是膀胱。腰侧集尿器俗称“尿袋”,是一种用于体外收集、储存尿液的辅助型医疗器械产品。它主要替代了膀胱的生理功能,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的途径是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A符合题意。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③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C不符合题意。
④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输尿管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排入膀胱的器官,C错误。
5.答案:C
解析:样本1含有葡萄糖和大量蛋白质,是血浆;样本2含有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是原尿;样本3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且尿素浓度高,是尿液。
6.答案:B
解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若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受损,则反射弧不完整,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神经中枢,因此效应器也接收不到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所以此人没有尿意,不能正常排尿,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B
解析:A.排泄有三条途径:排汗、排尿和呼气。其中排尿是排泄的主要方式,A错误。
B.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B正确。
C.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C错误。
D.汗液的成分除水外,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由于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所以尿的形成也是不断进行的,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剩下的约为1.5升物质形成尿液,故A正确。
B.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人体通过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叫排遗,不属于排泄,故B错误。
C.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因此呼吸时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排出体外,故C正确。
D.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大量排汗会导致体内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盐,以维持人体无机盐平衡,故D正确。
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